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到赵州桥是散步 B.阅读《唐刚经》 C.看颜真卿书法 D.观看《窦娥冤》
|
|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画圣”、“医圣”分别是指 A.吴道子 张仲景 B.张择端 华佗 C.吴道子 扁鹊 D.阎立本 华佗
|
|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爱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
|
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皇帝一开始?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
|
屈原的名句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D.三人行,心有我师焉
|
|
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
|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
(12分)从17世纪到19世纪,通过革命或改革,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利。……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件?(2分)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 材料二 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 ——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2)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为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材料三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3)你认为材料三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
|
(14分)历史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和截面折射出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歌词中的历史印记】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1)这首歌词创作于什么时期?(1分)作者是谁?(1分) [报刊中的历史印记]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指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文革”结束后,在思想路线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分)这一问题是怎样解决的?(2分) [票证中的历史印记]
票证A 票证B (3)从票证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图片中的历史印记]
图1 图2 (4)请围绕以上两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作简要说明。(6分)
|
|
(13分)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2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2分)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2分) 材料四 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摘选自建国60年阅兵式解说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海军的特点。(2分)联系我国海军编队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以及“辽宁舰”航母正式列编的事实,你会得出什么结论?(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