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我国古代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B. 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D. 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A. 四羊方尊             B. 大盂铜鼎

C. 青铜豖尊              D. 司母戊鼎

 

不属于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等级制          D.禅让制

 

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的国君是

A.桀           B.幽王            C.厉王            D.

 

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A.大禹陵       B.秦始皇陵         C.黄帝陵          D.孙中山陵

 

“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此段文字最符合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

C. 山顶洞人       D. 大汶口居民

 

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A. 中国        B.埃及           C.希腊           D.印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一: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4分)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前后,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2分)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1分)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的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的比较好“的一次战役。(1分)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到自己了!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有学者引用荀子的话说,人能“群”,“群”的原因在于“义”,“群”与“义”落实到具体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即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中国人的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请回答。(12分)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忧心鸦片流毒中国,林则徐义无反顾、御敌硝烟。请简述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4分)

(2)1919年5月,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北京学生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引发该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6月初,哪个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4分)

(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涌现了一幕幕抗击日寇的动人场面。在前线台儿庄,指挥军队与日军血战的司令官是谁?(2分)在后方,怀抱振兴名族工业,研制出世界先进的联合制碱工艺,为抗战时期我国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谁?(2分)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38928/46130) 首页 上一页 38923 38924 38925 38926 38927 38928 38929 38930 38931 38932 3893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