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以上材料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哪部法律?(2分)

(2)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2分)

(3)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顷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主要矛盾指的是什么?(2分)

⑵材料二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作出什么决策?(2分)

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之间有多长时间?材料二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3分)

 

从1985年开始的全面展开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建立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               B.国有企业改革

C.实行新的工资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期间

C.改革开发初期                    D.三大改造时期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绘制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他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A.同外国进行平等互利的贸易             B.利用国外资金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与外国办合资企业

 

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作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B.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D.平反冤假错案

 

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不属于十年建设时期的是:

A.焦裕禄      B.雷锋       C.孔繁森        D.王进喜

 

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第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中共八大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38462/46130) 首页 上一页 38457 38458 38459 38460 38461 38462 38463 38464 38465 38466 3846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