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A.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集体化 D.大包干
|
|
下列内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共同繁荣
|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建成通车 ③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④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歌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
材料一: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下图)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请写出材料一中B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和建立者。(2分) (2)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材料三这首词中的“匈奴”指什么民族?(2分) (3)概括这三段材料所反映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1分)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历史的主流是什么?(1分)
|
|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姑苏晚报》载: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一条人工河流——京杭运河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新生。京杭运河苏州段穿越我市相城区、高新区、金阊区、沧浪区,吴中区、吴江市……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请指出隋炀帝统治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最北是哪里?请指出京杭运河苏州段位于哪一段?大运河开凿有何重要意义?(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 (2)唐与哪个少数民族“合同为一家”?(1分) 材料二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3)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尤其是日本。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是盛况空前的。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这种交流使团被称作什么?(1分) 材料四 唐朝对外交往图
(4)图中向西和向东行的路线分别是唐朝两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对外交往路线,请写出两位人物的事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分)
|
|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1. 581年,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960年,后周大将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 2.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他设计的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3.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 ;唐玄宗统治前期时期“励精为治”,重视地方吏治,政局一新,史称 。
|
|
判断题:(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贤才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3.岳飞班师以后,宋金达成议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这里的“宋”是指北宋。 4.江浙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5.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 6.下图作者是唐朝画家阎立本,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后世称他为“画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