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级举办“新中国农村政策演变展”,拟分“地位翻身”“急躁冒进”“伟大创造”三个篇章。应入选“地位翻身”篇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44.8%,这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 ) A.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 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
|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和在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包括( )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邱少云 ④雷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
|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歌曲《走进新时代》这段歌词是对建国以来三代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其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哪位领导人的贡献呢?(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胡锦涛
|
|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材料三 材料一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信息?指出它们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1)据材料一,“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 材料二: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剑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2)据材料二“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说明了什么?概括指出唐代文化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 (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这三种东西”怎样“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
|
创新与开放,促进发展和进步,保守与封闭,导致停滞和落后。 【制度创新】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秦汉及隋唐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对外交流】 材料四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4)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谁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请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大洲。 材料五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成就。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封闭落后】 材料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6)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
|
|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始而言技”的史实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