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有一位领导人发表演讲时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此领导人是( ) A. 张伯伦 B. 斯大林 C. 丘吉尔 D. 罗斯福
|
|
学习历史需要有清晰的时序感,小王同学绘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代尺”,请帮他在其中的①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 ) A. 《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雅尔塔会议召开
|
|
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6月一场著名的战役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 A. 德国闪击波兰 B. 诺曼底登陆 C. 德国进攻苏联 D. 珍珠港事件
|
|
有学者指出:“一战后的德国为纳粹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这些条件不包括( ) A.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大幅衰退,人们渴望改变生活状态 B.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强权政府来维护统治 C. 一战后,德国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D.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厉制裁引发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
|
1933年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其标志性事件是( ) A. 国会纵火案 B. 纳粹党成立 C. 迫害犹太人 D. 希特勒上台
|
|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 A. 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 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C. 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 D. 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
|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亿多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
A. 复兴工业生产 B. 推广科技成果 C. 缓解就业压力 D. 废除私有制度
|
|||||||||||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 )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
|
操纵巴黎和会并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国家是( ) A. 美国和英国 B. 英国和法国 C. 德国和日本 D. 美国和中国
|
|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这一规定出自 A. 《权利法案》 B. 《九国公约》 C. 《凡尔赛和约》 D. 《慕尼黑协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