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的是:

A. 山顶洞人

B. 元谋人

C. 蓝田人

D. 北京人

 

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 种植水稻

C. 穿着麻布衣服    D. 烧烤食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学派

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

道家

老子、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

……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何种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列举孔子和老子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主张?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那时是应用何种农业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引发了怎样的社会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用法令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规定五家为一伍……。但是这样做后,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

——《史记》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1)商鞅变法的理论属于哪家思想学派?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三说明商鞅变法触犯了什么人的利益?是变法中的哪项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4)材料四说明商鞅变法达到了怎样的目的?

(5)材料二与材料四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有思想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有思想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下列名言反映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是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 彼窃筠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D.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作家余秋而曾写道:“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消消清流,”对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正确评价是(  )

①修建于隋唐                 ②由李冰主持建造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题文)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争霸战争的背景是王室衰微    B. 争霸战争的目的是维护天子威信

C. 争霸战争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天子过去的经济特权    D. 结果是给人民带来灾难,但是出现了较大的诸侯国

 

解读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铁农具和牛耕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B. 铁农具和牛耕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

C. 诸侯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D. 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 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 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8094/46130) 首页 上一页 18089 18090 18091 18092 18093 18094 18095 18096 18097 18098 1809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