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题文)以下摘自一位同学的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是(  )

A. 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北达涿郡,南抵余杭,以洛阳为中心

C. 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D. 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之所以说三国鼎立是分裂中孕育统一,其依据是

A.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B. 局部统一,为新王朝的建立创立了条件

C.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下图是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信息表明,这条商路可以把汉朝丝织品最远送达

A. 大月氏    B. 安息    C. 康居    D. 大秦

 

秦朝统一后,百姓去集市买米需要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下列三位同学对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小然    B. 小丽、小明    C. 小明    D. 小丽

 

战国时期,为秦国强大、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的改革是

A. 管仲改革

B. 吴起变法

C. 商鞅变法

D. 孝文帝改革

 

农耕时期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依据以下图片判断,居住干栏式房屋的是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帮助九年级1班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科技篇)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表3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经济篇)

材料一

(2)由材料及所学知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革命篇)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标志着哪两场重大革命事件的爆发?这两个历史事件均受到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请写出其名称。

(崛起篇)

材料三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十章      科学革命-1914年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第十三章   俄国

第十四章   中东

第十五章   印度

第十六章   中国和日本

第十七章   非洲

第十八章   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节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三中第十三章可能涉及哪些历史事件(两例即可)?以目录中某一国家或地区为例,说明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对其产生的影响。

 

历史表明:科学决策并适时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有三次重大改革:一次是20年代初期的苏俄,一次是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写出前两次改革的名称。

(2)下面材料反映了三次改革的举措或影响,阅读后回答: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一

材料二:蓝鹰标志

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

 

材料一中僵化的苏联模式具体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30年代的美国改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

(3)与时代潮流相随,在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中,中国大胆创新,及时调整政策,走出了既与世界相联系又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认识或体会。(至少两点)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外改革的历史,推进中国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同学们组织了一次有关改革问题的探究。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的改革家进行了一次改革,从该国的历史发展来看,这次改革有什么积极影响?

(2)图二的改革家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该国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请问他的探索是什么?

(3)图三的改革家实施了新政,这次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体现在何处?

(4)图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指引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走______道路。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7282/46130) 首页 上一页 17277 17278 17279 17280 17281 17282 17283 17284 17285 17286 1728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