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它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它”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下列因不平等条约签订而发生的事件是( )

A. 《南京条约》﹣﹣虎门销烟    B. 《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C. 《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D. 《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

 

如果请你把“洪秀全、南京、太平军”三组词联系起来判断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农民起义,应该是

A.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B.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

 

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

A. 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下列内容与《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史实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 张三的父亲在重庆一家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中做工

B. 赵六的妹妹去应该留学

C. 李四的哥哥因参加义和团而被杀

D. 王五的叔叔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座住宅

 

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造成清王朝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 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 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 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开始于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某校八年级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 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B. 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 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 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为了实现强国梦,缩短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清政府有远见的大臣进行了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可贵的探索,下列对这场探索表述错误的是

A. 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6817/46130) 首页 上一页 16812 16813 16814 16815 16816 16817 16818 16819 16820 16821 1682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