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

 

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A. 强干弱枝

B. 分散军权

C. 重文轻武

D. 守内虚外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唐玄宗统治后期

 

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竞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不正确的是

A. 任用魏征等贤臣

B.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C. 创立科举制度

D.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学科核心素养有益于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和终生发展。

(跨越历史时空)

(1)请写出时间轴上A、B、C、D对应的史实,并指出A、B之间的联系。

(实证历史事实)

(2)在学习探究历史奥秘时,小龙收集了以上历史图片,请你帮助他进行归类。

①探寻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应选:          

②探寻宗教文化发展历史应选:          

③探寻手工艺品发展成就应选:          

(滋育家国情怀)

《汉书》载:“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结合所学,举出材料中历史人物的事迹,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劳动人民不断的实践和创造,推动古代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一 

(1)据材料一,举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2)据材料二,都江堰可发挥哪些作用?简要说明它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反映人口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大一统”并不是以单纯地域统一作为衡量标准,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和思想文化上的共通共识。

材料一  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1)材料一中“这套制度”指什么?它如何从中央到地方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汉书•董仲舒传》

(2)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材料三  孝文帝通过祭孔的仪式性表演确立其所代表的北魏政权以及君权的合法性基础,实现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整合,有效控制士人阶层和底层民众,最终促成北魏政权由军事政权向封建国家政权的成功转型。

——《北魏祭孔制度研究》

(3)据材料三,孝文帝接受了中原文明的哪些政治和文化传统,其目的是什么?

 

 

下表中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历史事件

历史认识

A

从东南沿海出发,经马六甲海峡,最远可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这条航线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

B

东汉末年,张角等领导了农民起义。

推翻了东汉王朝统治。

C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D

晋惠帝时,八个封王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

导致西晋从此灭亡。

 

 

A. A

B. B

C. C

D. D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这说明了

A. 民族交融已经成为趋势

B. 各民族放弃了原有习俗

C. 民族界限是固定不变的

D. 民族之间影响呈单向性

 

下列政权与建立者搭配正确的是

A. 西周—夏桀

B. 东汉—刘邦

C. 东晋—司马睿

D. 前秦—嬴政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6404/46130) 首页 上一页 16399 16400 16401 16402 16403 16404 16405 16406 16407 16408 1640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