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可知,这报道的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长幼,但都属兔)。”这三个“兔子”最早发起的运动是

A. 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 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C. 一次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D. 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他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    B. 民主革命派的反对

C. 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D. 违背社会进步潮流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 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③库页岛被俄国割占                        

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③②    D. ③②①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和四幅图片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

(1)题目自拟

(2)文中需包含每幅图片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影响(每个历史事件影响即可)

(3)从文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4)语言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什么建议,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此皇帝还建立了什么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方面完成了大一统?除此外还采取了哪些方面措施?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4855/46130) 首页 上一页 14850 14851 14852 14853 14854 14855 14856 14857 14858 14859 1486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