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这则史料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他生活在哪一时期?

(2)“……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这一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大放异彩的局面叫什么?

(3)“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这则史料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史料中反映了“商君”的哪些改革措施?(任举一例)根据史料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的作用。

(4)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仔细观察后,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个朝代?

(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想一想这件青铜器采用了什么铸造技术?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任举一例)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2)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三: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3)据材料三,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4)据材料四,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经济篇)

材料五: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5)为了解决材料五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任举两例)

(思想篇)

材料六: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6)如果由你写这个提案,请列举出你认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任意写出1条理由)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历史大变革时期,是因为(  )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百家争鸣    D. 新旧制度更替

 

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 项羽势力强大,一味依赖武力

C.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D. 项羽在巨鹿兵败自刎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 刘邦、项羽起义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陈胜、吴广起义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4831/46130) 首页 上一页 14826 14827 14828 14829 14830 14831 14832 14833 14834 14835 1483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