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表述,正确是(  )

A. 庄园不具有司法权

B. 庄园不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C. 庄园里领主可以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土地

D.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组织形式

 

如下图漫画反映了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

A. 雅典民主政治 B. 印度种姓制度 C. 中国分封制度 D. 罗马帝制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相同之处在于(  )

A. 都诞生于1世纪左右 B. 创始地点都在亚洲

C. 都弘扬众生平等 D. 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任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

A.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维护奴隶的利益

C. 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 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某一文明古国境内,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这个古国是(   )

A. 古印度 B. 古巴比伦 C. 古希腊 D. 古埃及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历代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而同时中华民族同邻邦的广泛交往,既增进了彼此友谊,也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的陆路海路贸易,把中华文明传播异域,同时也带来了异国文明。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探究。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置哪一行政机构,使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这一机构的开通巩固了汉代的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起到了什么作用?

(2)唐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中央政府在处理西藏地区民族关系采用过和亲方式,唐朝哪一画家的哪幅名画是此史实的有力见证?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是兼容并蓄,请举例子说明。

(3)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是什么?为巩固东南边疆,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上所述,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南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2)材料二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常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材料三  需要特别指出的还有两点:其一,(宋代)这些南迁的北方人口,多是熟练劳动力和文化素质高的世家大族……其二,以“力能远迁的巨族仕家”为主的北方移民,必然携带巨额

资金和动产南下,为南方社会经济输入了大量资金。

——摘自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

(3)阅读材料三,指出宋代移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四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4)依据材料四,指出这一历史时期外贸机构的名称。从材料中分析出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政治制度是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1)材料一描述的该朝代的“社会结构”中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的政治结构是什么?

材料二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事实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政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有所损益”主要是指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变化?为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体现的是唐朝完善的哪一重大政治制度?图二美国政治制度体现的基本原则是对哪一思想家主张的实践?图一和图二都体现了一种分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目的角度分析两者有何区别。

材料四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4)据材料四,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材料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5)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科技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至13世纪,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1)用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大发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任意举一项科技成果阐述)哪位湘籍科学家对古代四大发明作出过什么重大贡献?

材料二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统计

(2)阅读材料二中的表格,请说明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的论断,是因为他如此明智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同其在西方的爆炸性影响比较起来,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却没有什么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为什么“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却没有什么影响”?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③②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3766/46130) 首页 上一页 13761 13762 13763 13764 13765 13766 13767 13768 13769 13770 1377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