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林肯在一次演讲中说:“一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林背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A. 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经济    B. 开发美国西部地区

C.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D. 制止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的这句话是对下列哪次改革的评价

A. 彼得一世改革

B. 明治维新

C. 1861年农奴制改革

D.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 美国制定联邦宪法

B. 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黑奴制度

C.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

D.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玻利维亚”国名的由来,主要是为了纪念一位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他是

A. 章西女王

B. 伊达尔哥

C. 玻利瓦尔

D. 圣马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魏主”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

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

﹣﹣《资治通鉴》

(1)依次写出三则材料中我国古代史上的三次政治改革。

(2)根据材料一分析此次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哪一项?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的历史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4)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5)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与隋朝一样都辉煌而短命的王朝是哪个?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6)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两宋时期,是我国继隋唐经济繁荣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图(a)是南宋《耕织图》,它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发达,当时南方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重要的粮仓在哪里?

(2)材料一图(b)是在泉州出土的宋代商船,宋代政府为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一图(c)是精美的宋代瓷器。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哪一地方在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加强中央财政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B. 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

C. 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D. 消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A.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金堿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C. 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 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 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 重用有才能的人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3014/46130) 首页 上一页 13009 13010 13011 13012 13013 13014 13015 13016 13017 13018 1301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