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复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君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1)材料一中主持变法的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主张。 (2)结合所学指出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法后的秦国有什么变化? (4)阅读材料三回答,变法者不仅遭到旧势力的重重阻挠,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商鞅虽然殒命,但改革遗留下的成果却推动了社会进步。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制度、思想等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街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 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 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莫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 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 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什么?此文字的发 现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3)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 字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
|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汉服,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学习汉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
|
在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两汉时期,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 A. 丝绸之路 B. 开辟新航路 C. 郑和下西洋 D. 开通大运河
|
|
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
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B.石窟艺术是随着道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 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北方
|
|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之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
|
“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擅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曾经人画肖像却不点眼睛,就怕点了眼睛画中的人会说话。”引文叙述的这位画家及其生活时代是 A. 西晋、顾恺之 B. 东晋、顾恺之 C. 西晋、王羲之 D. 东晋、王羲之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是( ) A.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
|
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 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 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 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