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 )
![]() A.A B.B C.C D.D |
||||||||||||||||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 质又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的、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化合物.α一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如图是α一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α一丙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化学式可写为C3H7O2N B.在构成α一丙氨酸的原子中,氢原子最小 C.α一丙氨酸属于氧化物 D.分子中C、O元素质量比为9:8 |
|
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分别加入wg甲和wg乙,充分搅拌,甲、乙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要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无固体析出,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
|
|
有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其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在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 A. ![]() B. ![]() C. ![]() D. ![]() |
|
|
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对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蔗糖)→溶解、过滤 B.食盐(细沙)→溶解、蒸发 C.O2(H2O)→通入浓硫酸 D.CO2(CO)→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
|
|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铁片和铜片 C.用碘水区别淀粉和奶粉 D.用稀盐酸区别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 |
|
|
下列用连线方法对部分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内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铜的导电性强--制造电线、电缆和电器 酸能与碱中和--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 B.保护环境: 控制“白色污染”--禁止使用所有塑料制品 防止酸雨的产生--提倡使用“绿色能源” C.基本安全常识: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食用假盐中毒--由亚硝酸钠引起 D.生活中的一些做法: 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洗涤 使煤燃烧更旺--可增大煤与空气接触面积 |
|
|
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验满 B. ![]() 过滤 C. 倾倒液体D. ![]() 稀释浓硫酸 |
|
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按物质类别分类放置.下面是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情况.小林取用硫酸以后,应该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
|
|
刘兵同学从互联网上查到如下信息,“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镁条剧烈燃烧,发现强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一种白色固体(MgO).”你认为下列关于该信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式为:2Mg+CO2 C+2MgOB.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C.某些金属(例如镁)着火时不能用CO2灭火器进行灭火 D.该反应的实质是镁条与CO2中的O2反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