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同学们表演节目时,他们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甲溶液画上“花”,再用另一只毛笔蘸取乙溶液画上“叶”,将白纸挂在墙上,待晾干后,用装有丙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的“画”喷洒,结果出现了“花红叶蓝”的画面.请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断甲、乙、丙分别为( )
A.A B.B C.C D.D |
|||||||||||||||||||||
|
如图是稀释浓硫酸操作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
|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
|
|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取废液桶上层清液共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通过如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______kg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2)此时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选种液要求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一20%之间)?请通过计算回答.
|
|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Al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小明将Al丝插入到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他非常困惑.小芳告述了他,这是因为______,并告述了他处理的方法.他按照小芳告述的方法重新做了该实验,但他发现Al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的同时有气泡产生.这一现象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该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同学们猜想该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你认为他们提出该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查阅资料]SO2的性质与CO2相似. [设计方案]同学们为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方案: (1)小明认为若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 (2)小芳认为若是SO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在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即可验证. (3)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 如果产生的是O2和H2的混合气体,你认为该方案存在的安全隐患是______.为确保安全,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实验证明可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首先称量装置甲的质量,再将收集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后点燃乙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有CuO的铜丝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加热再停止通气体,再次称量装置甲的质量,发现质量无变化.B瓶中所装试剂为______. [实验结论]Al丝插入到CuSO4溶液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实验反思](1)不用称量装置甲的质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于是他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小华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不足以说明S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他的理由是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小华思考后,仍用该装置,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______.小华采用的是______实验法.这一方法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2)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得出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实验后,他们请教实验老师,老师告诉他们:在配制CuSO4溶液时,为防止溶液浑浊,在溶液中加了少量该物质.
|
|
|
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以下空白.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②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提供的实验仪器与药品: 10%的盐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 (3)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为此,还需要选择______(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
|||||||||||||||
|
实验题 I、下列实验可以用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______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③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④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甲烷 II、双氧水(H2O2)不仅可以在美容业除去色斑,也可以在常温下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制取MnO2氧气(2H2O2 2H2O+O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制取表中的三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及气体收集装置都已略去,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也可以补充). ①气体______,理由是______ ②气体______,理由是______. III、如图是某学生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65g10%NaOH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氢氧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注意:1克以下用游码) ![]() ①a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 ②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填字母). A.a操作中砝码和氢氧化钠放错盘 B.b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c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0mL D.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
|||||||||||||||||||||
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课本中所学习过的物质,A是一种金属单质,C为一种红色固体粉末,D是一种有毒气体,E、H都属于盐,F为能溶于水的碱,框图中有关反应的部分生成物没有标出来.根据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填空:![]() (1)用化学式表示A是______,D是______, (2)由F生成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若H是难溶性盐,则I的化学式是______.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Fe+3CO2 |
|
|
用FeCl2和CuSO4溶液,Fe、Mg四种物质来验证Fe、Cu、M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必须进行的两个反应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 (2) . |
|
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某一温度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为______℃. (2)如上图乙所示,将少量生石灰加入试管中,把试管放人常温下盛有X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再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人大约10mL蒸馏水,发现生石灰和水发生反应,同时烧杯中的溶液出现浑浊,则X应该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______. (3)t℃时,取W g A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水分的蒸发克数(x) 与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y)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是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或“不能确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