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是变化的,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通电发光 B.工业上制取氧气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 D.米酿成酒 |
|
工业上用电解食盐水制烧碱,其反应为:2NaCl+2H2O H2↑+Cl2↑+2NaOH现有食盐23.4t,全部溶于151.2t水中形成溶液,完全电解此溶液制烧碱.计算:(1)可同时制得氯气多少吨? (2)电解后烧碱溶液的质量分数. |
|
|
我国2006年钢产量达到4.2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已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小华参加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模拟铁矿石中Fe2O3被还原成单质铁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B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中粉末由砖红色完全变成黑色后,反应结束. (1)小华提出问题:生成的物质没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而是黑色粉状物质,得到的黑色物质是单质铁还是四氧化三铁? 查阅资料:①铁与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的盐溶液呈浅绿色;②四氧化三铁不溶于水. 假设与猜想:反应后的固体物质可能是单质铁,也可能是四氧化三铁. 验证实验一:将少许反应后的黑色粉状物质放入有3mL水的试管中,振荡,没有任何变化. 验证实验二:另取少许反应后的黑色粉状物质放入盛有3mL稀硫酸的试管中,观察到 ,反应结束后还观察到溶液呈浅绿色. 结论:反应后的黑色粉状物质是 . (2)在C处点火的目的是 .
|
|
| 实验室有一瓶无标签的白色粉末状固体药品,可能是NaCl、NaNO3、CuCl2、Cu(NO3)2中的一种,可通过两步实验操作得出结论:通过第一步可得出该固体为NaCl、NaNO3中的一种,或CuCl2、Cu(NO3)2中的一种.第一步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为: ;若通过第一步判断该物质为NaCl、NaNO3中的一种,第二步实验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加入一种试剂有明显现象,则加入的试剂及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制碱方法是在工业生产中充分利用了原料,并在制碱的过程中同时得了另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侯氏制碱法”制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是:NaCl+CO2+NH3+H2O=X+NH4Cl. (1)该反应产物中X的化学式为: ; (2)X与酸的反应是泡沫灭火器中产生大量灭火气体的基本反应原理,写出X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NH4Cl是制碱过程中得到的一重要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化学肥料.NH4Cl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
| 金属Ag、Fe、Cu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写出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其强弱顺序: . | |
|
小华对学习化学非常感兴趣,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玻管的两端分别放置蘸有浓氨水(易挥发出NH3)和浓盐酸(易挥发出HCl)的棉花团,并用胶塞塞紧(如图所示),一会儿观察到玻管中部有白烟NH4Cl产生.据此作答: (1)写出玻管中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在玻管中部产生白烟的原因是 ; (3)假设有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此玻管,将甲放入冰水中,同时将乙放入热水中,则先产生白烟的玻管是: .
|
|
| 小明学习了化学后,知道石蕊试纸可检验酸溶液或碱溶液.为了检验硫酸的酸性,他用玻璃棒蘸一点浓硫酸在石蕊试纸上,没有看见试纸变红,而是变黑了.小明这一实验不成功的原因是 ;小明明白道理后,把浓硫酸进行稀释,他的正确操作是 . | |
|
自然界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但常见的物质主要由几十种元素组成.现有O、H、C、Ca四种元素,根据下列要求写出由这四种中的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1)地球表面存在的大量的液体物质: ; (2)自然界中一种矿石的主要成分,该物质遇酸会产生气体: ; (3)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向该物质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会变红: ; (4)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一种产物,这是一种国际组织限制排放的“温室气体”: . |
|
下列四幅坐标图分别所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等质量的铝和铁放入足量的盐酸中,放出H2的量的变化 B.做溶液导电性实验: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过量,则通过溶液的电流变化 C.将足量的硫点燃后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并塞紧瓶塞,瓶内压强的变化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溶液的pH变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