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苏丹一号(SudanⅠ)归为第三类可致癌物.苏丹一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8,其化学式可表示为CxH12N2O,它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其中x= . 低温 (2)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实验室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含NO2的尾气.已知低温下NO2与H2O反应生成两种酸:2NO2+H2O═HNO3+HNO2.则低温下NO2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 |
|
|
在原子中: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 上;不带电的微粒是______;带有负电荷的微粒是______. |
|
|
按要求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1)一种气体单质______; (2)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 (3)一种挥发性酸______; (4)一种钠盐______. |
|
|
取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分别加入同一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溶质均为NaCl.若与氢氧化钠反应用去盐酸a g,与碳酸钠反应用去盐酸b g,则a与b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a>b |
|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3℃时,将A、B分别溶于100g水中,各自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试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时,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降至t2℃时,A物质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降至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降至t1℃时,两种溶液的质量均不变 |
|
|
在由CuCl2、H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B.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 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D.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小 |
|
|
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g块状CaCO3,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状CaCO3,分别同时加入等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如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
|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操作均合理的是( ) A.N2(O2):木炭、点燃 B.Cu(CuO):稀硫酸、过滤 C.NaCl固体(KCl):水、过滤 D.NaOH溶液(Na2CO3):CaCl2溶液、过滤 |
|
|
2005年5月15日《齐鲁晚报》(A5)报道:某工厂一位打工姑娘,由于经常接触到含有正己烷(C6H14)的粘合剂,几个月之后中毒瘫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己烷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 B.正己烷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正己烷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7 D.正己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3.7% |
|
|
“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能、太阳能、氢能等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B.制造“神州六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大量新型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有百利而无一害” D.人类应与环境和谐相处,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等矿物资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