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 “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C.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

D. 词人竹杖芒鞋,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无官一身轻的况味,是酸楚心境的流露。

E. 结尾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人生顿悟。

2.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1.CD 2.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错,从词中来看,“何妨吟啸且徐行”意思是“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可见应是透出“洒脱”之情。D项,“传达出无官一身轻的况味,是酸楚心境的流露”理解错误,“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2.试题分析:题干眼前“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任天而动”的含义,“天”指自然,“动”指诗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词前面的小序和词结尾处的“胸臆”语分析即可。“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意思是“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诗歌表面写路上遇雨,雨过天晴又见到阳光,实际上,所谓的“风雨”意有所指,诗人以“以曲笔直写胸臆”,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

B. “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

C.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过渡句,既概括前面的雄伟江山,又直接引出要赞颂的周郎。

D. 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

E. 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

2.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游承天寺登月台过方丈

邱葵①

偶趁秋风一到城,市尘湫隘招提清。

回头正好看潮满,举眼那知得月明。

殿外幡幢垂夜影,栏边榕树动秋声。

因过方丈观心印,曾见泥牛入海②行。

注:①邱葵,字吉甫,号钓矶。宋同安人。他绝意进取,杜门力学,耕钓自给,不求人知,间当步履于温陵。②泥牛入海:此处指前世今生一生一灭,一灭一生,生灭相斗,皆属虚妄,泥牛而已,不怕他不斗入性海。一入性海,则牛归乌有,泥散为空,消息全无,寂灭而已。

1.这篇散文和这首诗歌都是记录了游览承天寺的过程,请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2.这篇散文与诗歌不仅都借写树影写月光带给人的横斜疏淡的感觉,而且在结尾的抒情上更显示出异曲同工之妙,试就二者所抒发的情感作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2.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定风波》一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意即风雨骤至,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却且吟且啸徐步向前。

B. “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蓑”意思即“一阵”,烟雨弥漫,冒着漫天风雨,漫步在崎岖的旅途上,任其自然,乃是平生的惯常经历。

C.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意思即骤雨已过,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前路山头,夕阳斜照,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了。

D.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讲诗人沐浴着雨后的凉爽,回望刚刚过去的风雨萧瑟之处,则已是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

2.这首词的上阕叙事写人,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这首词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