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

B. “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

C.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过渡句,既概括前面的雄伟江山,又直接引出要赞颂的周郎。

D. 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

E. 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

2.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

 

1.AC 2.作者在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英雄人物的追怀后,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词的开篇,直奔历史”不当,从词中来看,开篇写“大江东去”,这写的是眼前景,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C项,“直接引出要赞颂的周郎”不当,词中“一时多少豪杰”,没有直接点明周郎;“江山如画”是作从上文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而“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如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并非是直接引出周郎。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这是针对诗歌的情感主旨设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意思是“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上文词人面对眼前的壮观之景,思起了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周瑜,以美人烘托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以赤壁之战来表现周瑜的潇洒从容、成竹在胸、卓异不凡,进而想到自己的现状,有志报国但壮怀难酬的情感隐含其中。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一尊还酹江月”,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作者用祭奠江月来收束全词,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但“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游承天寺登月台过方丈

邱葵①

偶趁秋风一到城,市尘湫隘招提清。

回头正好看潮满,举眼那知得月明。

殿外幡幢垂夜影,栏边榕树动秋声。

因过方丈观心印,曾见泥牛入海②行。

注:①邱葵,字吉甫,号钓矶。宋同安人。他绝意进取,杜门力学,耕钓自给,不求人知,间当步履于温陵。②泥牛入海:此处指前世今生一生一灭,一灭一生,生灭相斗,皆属虚妄,泥牛而已,不怕他不斗入性海。一入性海,则牛归乌有,泥散为空,消息全无,寂灭而已。

1.这篇散文和这首诗歌都是记录了游览承天寺的过程,请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2.这篇散文与诗歌不仅都借写树影写月光带给人的横斜疏淡的感觉,而且在结尾的抒情上更显示出异曲同工之妙,试就二者所抒发的情感作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2.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定风波》一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意即风雨骤至,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却且吟且啸徐步向前。

B. “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蓑”意思即“一阵”,烟雨弥漫,冒着漫天风雨,漫步在崎岖的旅途上,任其自然,乃是平生的惯常经历。

C.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意思即骤雨已过,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前路山头,夕阳斜照,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了。

D.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讲诗人沐浴着雨后的凉爽,回望刚刚过去的风雨萧瑟之处,则已是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

2.这首词的上阕叙事写人,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这首词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一诗句,理解正确的一种是

A. “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 “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 “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 “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4.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