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国 王 且慢;拿酒来。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国  王 且慢;拿酒来。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喇叭齐奏。内鸣炮。)

哈姆莱特 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旁。来。(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 我承认给你碰着了。

国  王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王  后 他身体太胖,有些喘不过气来。来,哈姆莱特,把我的手巾拿去,揩干你额上的汗。王后为你饮下这一杯酒,祝你的胜利了,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好妈妈!

国  王 乔特鲁德,不要喝。

王  后 我要喝的,陛下;请您原谅我。

国  王 (旁白)这一杯酒里有毒;太迟了!

哈姆莱特 母亲,我现在还不敢喝酒;等一等再喝吧。

王  后 来,让我擦干你的脸。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国  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雷欧提斯 (旁白)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

哈姆莱特 来,该第三个回合了,雷欧提斯。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雷欧提斯 你这样说吗?来。(二人比剑。)

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

雷欧提斯 受我这一剑!(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  王 分开他们!他们动起火来了。

哈姆莱特 来,再试一下。(王后倒地。)

奥斯里克 哎哟,瞧王后怎么啦!

霍拉旭  他们两人都在流血。这是怎么回事,殿下?

奥斯里克 您怎么啦,雷欧提斯?

雷欧提斯 唉,奥斯里克,正像一只自投罗网的山鹬,我用诡计害人,反而害了自己,这也是我应得的报应。

哈姆莱特 王后怎么啦?

国  王 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  后 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死。)

哈姆莱特 啊,奸恶的阴谋!喂!把门锁上!阴谋!查出来是哪一个人干的。(雷欧提斯倒地。)

雷欧提斯 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哈姆莱特 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好,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刺国王。)

1.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王给哈姆莱特敬毒酒时还送上一颗珍珠,这一举动表现了国王的阴险狡猾,心情迫切。

B. 王后喝下酒之前,已经知道酒里下了毒,但为了救哈姆莱特,她还是勇敢地喝下去了。

C. 雷欧提斯被国王利用,但他中剑后承认自己用了诡计,他为此感到后悔。

D. 括号中的内容是对舞台动作的说明,作用是对剧情进行介绍,使观众进一步理解表演内容。

2.国王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他主要运用了哪些阴谋手段?

3.请简要探究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

“来,该第三个回合了,雷欧提斯。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1.B 2.表面上为哈姆莱特击中雷欧提斯庆贺,实际上想利用下了毒药的酒害死他;另外,在雷欧提斯锋利的剑上涂抹了烈性毒药,只要哈姆莱特在比剑中受了伤,就会立刻死亡。 3.中世纪决斗时要求平等、公正,决斗双方必须使尽全力,否则就是对对手的轻视和不尊重,赢之不武,有失绅士风度。哈姆莱特说这番话,即是出于这个原因。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王后喝下酒之前,已经知道酒里下了毒……她还是勇敢地喝下去了”错误,从文中来看,王后说“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由此可知,王后喝下去才知道有毒,并非是喝酒之前就知道。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国王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他主要运用了哪些阴谋手段”,这是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一开始国王说“且慢;拿酒来。哈姆莱特……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王后要喝的时候,国王阻止,可见酒中掺了毒,表面上为哈姆莱特击中雷欧提斯庆贺,实际上想利用下了毒药的酒害死他;最后雷欧提斯说“……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可见在雷欧提斯锋利的剑上涂抹了烈性毒药,只要哈姆莱特在比剑中受了伤,就会立刻死亡。可见国王为了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在酒中和剑上都下了毒。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探究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这是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来,该第三个回合了,雷欧提斯。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这是哈姆雷特对雷欧提斯所说,“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哈姆雷特让雷欧提斯要使出全身的本领,这是因为在中世纪的时候,两人决斗要秉持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决斗者要使出全部力量,否则就是对对手的轻视和不尊重,故哈姆雷特对雷欧提斯说了这番话。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其含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麦田守望者》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

(2)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所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

1.“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可看出孔子怎样的品格?

2.孔子曾说“我欲仁,斯仁至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如何实现“仁至”的理解。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 碧玉箫

[元]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1.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画线句子写景的特色。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寄欧阳舍人书

[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愧甚,不宣。巩再拜。

[注]①宋仁宗庆历六年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碑铭写好后,曾巩于庆历七年写此信致谢。②衋(xì)然:伤心痛苦的样子。③屯蹶否塞:困苦挫折,时运不通。④魁闳:高大,俊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者得致其                   严:尊敬

B. 则足为后                       法:效法

C. 有名于实                       侈:夸大

D. 愧甚,不宣                       不宣:不尽,不一一细说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亦有与史异者                    无信,不知其可也

B. 苟其人恶,则于铭乎何有?        师道不传也久矣

C. 其子孙之所请也                勇气闻于诸侯

D. 敢进其所以然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铭志”与“史传”的内容侧重不同,前者表现人的美善言行,后者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因此二者在警世劝诫上的作用完全不同。

B. 作者在信中剖析了今铭不实的原因:一是请铭的人一味想要美誉显扬其亲长而不根据事理原貌撰铭,二是撰铭之人碍于人情不得不做溢美之词。

C.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和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D. 本文重章法,结构谨严,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曲径通幽,层层递进,正是这种“纡徐”之笔,把作者的感谢与敬佩,表达得酣畅淋漓。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2)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