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尝君舍业厚之                遇:遭遇

B. 客怒,以饭不等,食辞去        辍:放下

C. 得君狐白裘                  愿:希望

D. 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及: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士此多归孟尝君          ②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B. ①必先齐而后秦,秦危矣    ②吾还也

C. 贵贱一与文等            ②无贵无贱,长无少

D. ①已后孟尝君出,还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②献遗其亲戚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      ④孟尝君客无所择     

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诸侯国纷纷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

B. 有个宾客认为自己饭食的质量和别人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孟尝君。孟尝君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自杀了。

C. 孟尝君的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D. 按照秦国关法规定,天亮后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在函谷关,多亏宾客中有个人打通守卫关节,孟尝君才能逃出函谷关。

5.翻译选文和课文中的句子

(1)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史记。孟尝君列传》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1.A 2.C 3.A 4.D 5.(1)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 (2)(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似的响应他,(很多人)背负着粮食,如影随身般地跟从(陈涉)。 (3)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孟尝君舍业厚遇之”,“遇”如解释为“遭遇”,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第二段说“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这是说孟尝君对待那些归附他的人,意思是“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遇”应解释为“礼遇”“礼待”。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C项,两个“无”都解释为“无论”。A项,“士以此多归孟尝君”,“以”是介词,因为;“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以”是连词,表目的,来,用来。B项,“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其”表语气,可要;“吾其还也”,“其”表语气,还是。D项,“已后孟尝君出,乃还”,“乃”,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竟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都同中条山有关。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1.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B. 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都同中条山有关。

C. 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 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2.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 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 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 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4.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 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 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 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茶花的名贵,_________在于栽培技术的复杂,________在于它的繁殖比较困难,用种子培育的幼苗不能保持原来品种的性状,_________很多名贵品种因雌雄蕊多,已演变为花瓣不能结实,_____一般要采用嫁接法繁殖,________这种方法手续麻烦,成活率不高。

A. 尤其                因为        因此        然而

B. 不但                况且        因此        所以

C. 不仅                因为        所以        但是

D. 不仅                况且        所以        但是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和曾巩。欧阳修被称为宋代文坛领袖。

B. 契科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代表作有小说《变色龙》,剧本有《万尼亚舅舅》等。

C.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作品,写的是船家少女翠翠和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D. 鲁迅的三个小说集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呐喊》,《拿来主义》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 通过与学校里部分成绩尚不够理想的同学座谈,我们发现在他们身上所缺乏的一点就是信心不足。

C. 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与候鸟迁徙的方向有关,控制禽流感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的重点是找到控制传染源扩散与传播。

D. 神舟六号飞船轨道舱到现在已在太空中正常运行60天,环绕地球飞行1000余圈,各项科学试验按计划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A. 流血漂(盾牌)                未尝不文嗟悼(面对)

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虽之以严刑(监督)

B. 粮而景从(担负)              作师说以之(赠送)

纷奢(喜欢)                旦日士卒(犒劳)

C. 黔首(愚蠢)               秦人开关敌 (引)

咸阳(逃跑)                取汉中(向南)

D. 留侯张良(与……友好)      缦立远视,而望焉(宠幸)

言一室之内(通“晤”,当面)   沛公霸上(驻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