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草木故园 彭家河 ①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草木故园

彭家河

①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

②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队从猿一路迁徙成人的村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于是,乡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

③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才合围得住。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每天晚上,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④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我爹便把那些粪扫下来堆在一起,作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灶屋烧锅煮饭。每年夏天的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然而就在恐惧之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

⑤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作出了最后的牺牲。村里要通电了,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

⑥那树在我家的东面。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的两边,轮流使劲拉锯。在来回的锯齿中,热腾腾的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很快就在树干的两边积了一大堆。看着那两堆细软的散发着热气的锯末,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半个时辰过后,那宽大的锯条还卡在粗壮的树干中间,仿佛咬在树干上的一排锋利牙齿。周围的大大小小都端着饭碗过来看看,嘴里啧啧地说:这树真大。长了几千年,难道不大吗?哪个人能活这么久呢?

⑦那棵大柏树在几天后便支离破碎了,中间的树干也成了一段段的木料,这些上好的木料都先后运出了村,有的换成了电线,有的变成了电杆。那棵大柏树的根也慢慢挖出了一些,那个巨大的有一人多深的大坑也填平了,种上了胡豆。每次看到那里长出的开着紫黑小花的矮矮胡豆,我便想起那个地方曾经站着的巨大的柏树。

⑧房前屋后全都是树和竹子,这些我都心中有数。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多年没有回家,这些东西依然清楚。然而,多年没有回家打扫院坝,不少不知名的草也慢慢侵过屋外的石板,蓬勃向前。

⑨与我的老家一样,李家湾、蒲家湾、杨家山的那些院落也慢慢人去屋空。老的去世了,年轻的外出打工去了,年幼的也跟上年轻的父母进城当了农民工子弟。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那些没有砍下的树,那些没有除掉的草,又慢慢地,静静地,把曾经撕开的伤口一点一点缝合,把曾经的人世悲欢一点一点地掩埋。

⑩回望老家,草木葱茏。

(摘编自《在川北》)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写乡村属于草木,有水有树才有了村民的扎根与繁衍,照应题目,为下文写草木与村民生活的关系以及“我”的情感张本。

B. 第⑥段中,“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一句,作者从生命体验的角度,表达了大柏树被村民锯出锯末时“我”内心的剧痛。

C. 第⑧段中写道,“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可以看出“我”对老家的记忆非常清晰。

D. 作者追忆故园草木,饱含深情,对村民远离家园以致故园逐渐荒凉这一现象作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2.第⑥段所叙写的祭祀大柏树这件事,反映了村民什么心理?请简要分析。

3.请根据文本,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这句话的含意。

 

1.D 2.①村民像对待神灵一样来看待大柏树,表现他们对树的敬畏;②为了乡村的发展,不得不牺牲大柏树,村民通过祭祀来表达对大柏树的歉意。 3.①“我”感受到老家草木旺盛的生命力。②“我”对故园浓浓的情意(依恋、感念、赞美等)。③草木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文本的思想情感、表达技巧,也考查文本的语言特色、结构安排。D项,文章没有“进行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第⑥段所叙写的祭祀大柏树这件事,反映了村民什么心理?”,这是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心理的能力。作答这类题目,(1)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等,进而发掘出人物的精神世界。(2)从对比中剖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来体验人物的情感。本题分析村民心理,可以先从文本中找出能体现村民心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由⑤⑥可以看出村民对古树既有敬畏,又有歉意。如“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看着那两堆细软的散发着热气的锯末,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这树真大。长了几千年,难道不大吗?哪个人能活这么久呢?”这些心理表现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体现的。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文本,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这句话的含意,这是考查考生探析关键句含义能力。探析关键句的含义,先抓住字面意思,“回望老家”体现了“我”对故园浓浓的不舍、依恋之情。“草木葱茏”是指草木旺盛的生命力,文中的标题为“草木故园”,且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表明“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在文章的结尾说“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那些没有砍下的树,那些没有除掉的草,又慢慢地,静静地,把曾经撕开的伤口一点一点缝合,把曾经的人世悲欢一点一点地掩埋。”由此可以明确草木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这个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诗词”二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语词。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它表示两种文学形式:一种是“诗”,它是从商周时代以来早已有了的韵文形式;一种是 “词”, 它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韵文形式。但是在宋以前人的观念中,诗词二字很少连用。偶然有连用的,也只能讲作“诗的文词”。因为在当时,词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的名称。

“词”字是一个古字的简体,原来是“辤”字,后来写作“辭(辞)”。所以,“诗词” 本来就是“诗辞”。到了宋代,词成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于是“诗词”不等于“诗辞”了。诗是一种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被谱入乐曲,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它就成为曲辞,或说歌辞,其实和现在的歌词是没有区别的。在当时,诗就是辞。不过从文学的观点定名,称之为诗;从音乐性的观点定名,就称之为曲辞或歌辞,简称为辞,例如楚地流行的歌辞——楚辞就是如此。

到了汉代,五言诗产生以后,诗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不能唱的文学形式,于是诗与歌辞分了家。从此以后,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诗,题目下往往带一个“辞” 字。这个“辞”字,晋宋以后,都简化用作“词”字,一直到唐代,凡一切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这一切“词” 字,都只有歌词的意义而且是一个普通名词,并不表示它们是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

在晚唐五代,新兴了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它们的句法和音节更能便于作曲,而与诗的形式渐渐地远了,当时把这一类的歌词称为曲子词。每一首曲子词都以曲调名为标题,例如《菩萨蛮》等。从晚唐五代到北宋,这个“词”字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固有名词。晚唐牛峤《女冠子》云“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类似的词字,也都是歌词的意思。北宋词家的集名,都不用词字。苏东坡的词集名为《东坡乐府》,周邦彦的词集名为《清真集》,没有一部词集称为“某某词”的。南宋初期,出现诗余这个名词,它指的是苏东坡、秦观、欧阳修的这些曲子词。无论乐府、长短句或近体乐府,这些名词都反映作者仍然把词作为诗的延伸和附属于诗的一种边缘文体。诗余这个名词,就明确地说明了当时把曲子词作为诗的剩余产物,试图把词从诗的领域中离析出来。不久后,当时的出版商编刊了六十家的诗余专集,绝大多数都改集名为“词”,例如《东坡乐府》改名为《东坡词》,《淮海居士长短句》改名为《淮海词》,《清真集》先改名为《清真诗余》,后又改名为《清真词》。从此以后,“词”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固有名称被确定下来。

1.下列关于“诗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诗词”作为一个语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这一观念至迟在宋代就已经产生了。

B. 诗是商周时代就已产生的文学样式,词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文学样式,我们常把它们合称为“诗词”。

C. 从字形演变的角度看,“诗词”本来等同于“诗辞”;由于宋代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这两个词语就不再等同了。

D. 虽然诗和词都采用了韵文的形式,但起初“诗词”这两个字很少连用,即使连用,也是用来指“诗的文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汉代时,五言诗成为一种无法演唱的歌辞,从此,凡能作曲歌唱的诗的题目下常常带有“辞”字,后来简用做“词”字。

B. 诗是抒情言志的韵文,可以谱入乐曲,配合音乐歌唱,这时的诗就是曲辞或者说是歌辞,和现在的歌词是没有区别的。

C. 唐代时,所有的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都是可以作曲歌唱的诗,这里的“词”是指具有 歌词意义的一个普通名词。

D. 曲子词是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句法和音节便于作曲,以曲调名作为标题。如《菩萨蛮》就是依“菩萨蛮”曲调填的歌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楚地民众中流行的歌辞,“楚辞”是从音乐性的观点来定名的。如果从文学的观点来定名的话,楚辞是可以称为“楚诗”的。

B. 北宋词家的集名,都不用“词”字,如苏东坡的词集名为《东坡乐府》,可见在当时的作者观念中,词只是诗的延伸和附属。

C. 南宋初期,开始用“诗余”指称苏东坡、秦观、欧阳修等人的曲子词。“诗余”这一名词的出现,使词从诗的领域中脱离出来。

D. 南宋时的出版商在编刊诗余专集时,将绝大多数专集都改名为“词”,应该是意识到了“词”可以作为这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凡同学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喜欢发表评论,喜欢抢先说,抢话题。班主任和父母劝他少说话,内敛一些。辛凡也试着去改变自己,却感觉有些痛苦。有的同学却劝他不要硬性改变这种个性。对此你怎么看?请以同学朱仁乐的名义给辛凡写一对信,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少于800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曾多次被资本市场关注,但如今却面临发展“严冬”。面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只要政府主动作为,加强监管,就能让共享单车企业走上发展正轨,共享单车企业一旦走上发展正轨,就会赢得资本市场的青味,共享单车企业拥有了一定的融资能力,就能获得市场红利,实现资本和政府的双赢。

①政府主动作为,加强监管,也不一定能让共享单车企业走上发展正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它的发展必须有伦理的介入和匡正。但是,对于技术,过度期待不可行,____________。技术本身无善恶,这把双刃剑剑,指何方取决于人类自身。人的大脑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与之相比,_____________,能理解人类的情感文化,拥有智慧、情商,会推理、“算计”的强人工智能尚只存在于银幕中的虚构世界里。如果因为前方可能存在危险,________,人类不可能拥有如此丰富多元的今天,也无法创造出有更多可能性的明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海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 案件审理结束,主审法官对书记员说“请把判决书打印好,呈请原告、被告签字”。

C. 赵光要提前离席,他对在一块饮茶的同事说:“你们多呆一会,好好交流交流,我有事失陪了。”

D. 小王的儿子过百岁,同事在表达祝贺之情时说:“祝愿小王的儿子寿比南山长命百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