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 “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 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风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 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 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 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 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 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          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 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 《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宜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宜传“周改殷命,’。

D. 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上天之命”。

 

1.B 2.A 3.C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例如本题选项B就属于偷换概念的错误。 2.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A就属于时间范围方面的错误。 3.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例如选项B属于强行推理的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默写。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劝学》中强调君子本性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表示要顺遂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是: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为煮糜炼药,旦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馈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①愿士②,非有奇伟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焉。    

  (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①姁姁(xǔ xǔ):和悦貌。   ②愿士:谨慎老实之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医视脉,为煮糜练药。                 躬:亲自

B. 旦暮其手,问所苦。                   置:放下,搁下

C. 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入册

D. 传其事以焉。                           劝:劝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我不幸疾矣              ②妆成每秋娘妒

B. 发囊                        ②刺寡人者,受人赏

C. 其数而封识之       ②吏民,封府库

D. ①举世混浊,清士见     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    B. 名士大夫咸与疑交。

C. 人用是多疑    D. 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4.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

A. 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 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 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 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译: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译:

 

查看答案

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装在套子里的人 阅读附答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阅读附答案。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文中“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哪样的人?

2.“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请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排序最为合适连贯的一项是(    )

  ① 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了,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② 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③ 然而,事实上不会这样。

  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事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

  ⑤ 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⑥ 如果把狼的这一环节去掉,照理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A. ③④⑥⑤②①    B. ①②③⑤⑥    C. ②⑥③①⑤④    D. ①③⑥⑤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