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在本届亚锦赛中,中国乒乓球队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在本届亚锦赛中,中国乒乓球队传来了两个“不太好”的消息。17岁日本少女平野美宇挑落中国三大主力、丹羽孝希击败许昕.日本队近年用了大量的中国籍教练,用“中国模式”对应中国乒乓球队,网友说:我们可以教你,输给你,就是不怕你。

有人认为,中国乒乓球队终于有了对手,是好事;有人认为,中国乒乓球队应当要有危机意识;有人认为,中国籍教练对日本队的针对性训练是一种“叛国”行为;有人认为,网友的反应有大国国民的气度。

对此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大国气度 “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每一个人需要拥有博大的胸怀,而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更需要这样一份气度。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棱角,都有他的长处,因此永远不能用一把标准的刻度尺丈量每一个个体。 周玮,一个普通人眼中的“智障儿”,甚至是医生已经盖棺定论的“中度智障”,却拥有惊人的数学天赋,仅凭心算解出了乘方、16位数的14次开方以及更高难度的开方、乘方复合计算。他过去23年的生命都是在他人异样的眼光中度过的,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人如果不是这样一次机缘巧合曝光于电视前,他以后的人生路依旧是不被赞同,不被认可,不被欣赏的,因为我们所谓的普通人心中都有一个模子,只有能放入这个模子里的人才是常人,即使有棱角也要先打磨规矩了才能放入这个模子里。 像这样“不寻常”的人其实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他们有一些是自闭儿童,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人士,也有一些是智力低下的人群,他们渴望被我们认同和接纳,他们甚至在某一方面的表现是异于、优于常人的,他们只是缺少这样一个环境和平台去表现他们的才能,我们应该更多的接纳这样的人,因为他们所展示的每一份才能都需要付出比我们正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坚持。有人说过“每一个自闭症的儿童都是上帝的天使”,其实我认为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上帝给于我们的一份美好的礼物 “Rise of China”——我们如果要真正要做到大国的崛起,我们就要有一份大国的气度,我们的公民也要有这样一份公民的气度。发现美、包容美、求同存异,才是我们应该展现给世界看的大国风采。 【解析】写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出自近期新闻,非常新颖,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审题立意要抓住第2段中“有人认为……有人认为……有人认为……有人认为……”这4个关键的的句子。这些句子就是写作立意的切入点。无论认同哪一种观点,能够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宋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赵鼎,爱国词人。北宋末年进士,南宋时出为奉国军节度使。

(1)“忽惊春到小桃枝”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

(2)请对本词运用的对比手法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B.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C.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国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晋文公感动了原国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 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刮大风的天气里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 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 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却受到百般刁难,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掌管集市的官吏,关市的人都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2)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彘杀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B.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C.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D.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卿”有多个称谓意义: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对人的敬称,君对臣的称谓,长辈称晚辈,上下级互称,夫妻互称等。

B. 古籍中“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三代”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

C.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

D.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这种田地被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 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 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 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

(2)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传统文化的修心

张其成

我们养生也好,做企业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神”“心”。这个“神”从哪里来?我觉得要从“轴心时代”的经典中来,养生把握住这个“神”,然后就能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生存质量,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

何谓“轴心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比如说传统的宗教文化、伦理文化,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已经基本定型,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高峰,叫“轴心期时代”。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在“轴心时代”达到高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现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第二个“轴心期时代”。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并不是越来越进步了,整个人类文化至今没有走出第一个轴心期,即“轴心时代”的精神文化的高度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顶峰,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这些智慧,这些精神文化。

落实在每一个人的修养上(包括身体、心灵两方面的修养),我们也发现“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化是养神的最好工具。就养神而言,仅仅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并不能保障人类必然享有幸福,而来自于“轴心时代”文化的智慧是解放保障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大助力。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都与人类“轴心时代”渊源有自,它们无论哪一家都非常关注修心。修什么“心”?虽然各家说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师法“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

儒家讲“正心”。《大学》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叫“三纲领”,归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然后逐步展开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心安理得。那怎么做呢?按照儒家的规程,那就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正”的这个“心”实际上就是仁爱之心。

道家讲“静心”。《道德经》认为最高明的是“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回归到虚静的状态,所以,道家“静”的“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这个“自然”就是本然,指的是人本来的那个样子,不虚伪、不做作,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自己的身心也和谐一体,不跟自己较劲。人本来的样子就是虚静的,所以道家讲要“静心”,修虚静之心。

佛家讲“明心”。“明”的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平常心、虚空心、精静心,也就是人的本心,所以叫“明心见性”。佛家怎么“明心”?有副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人”是指世外高人,是一些有很高智慧的人,一些超常的人,这些“世外人”是“法无定法”的。他们有没有法门?他们也有“法”,要有所依据。但又没有“法”,是“法无定法”,即没有固定的法门。下面一句是:“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天下事了犹未了”的“了”就是完结、了结,但是又是没有“了”,有的事情是没完没了,这就叫“了犹未了”。那怎么办呢?那我就“不了了之”呗,这就是佛家的大智慧——“明心”,即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那就不会纠结了,就能很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幸福感就提高了。

(《东方早报》有改动)

1.下列对于修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要流派,无论哪一家都非常关注修心。各家流派在修心内容方面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它们都师法“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

B.儒家所讲的“正心”,归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也就是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

C.道家的“静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与大自然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指的是人本来的那个样子。

D.佛家讲“明心”。佛家的“心”是指慈悲心、平常心、虚空心、精静心,其实质就是人的本心。所以,佛家可以通过“明心”而明了“本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已经基本定型,那个时代叫“轴心期时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高峰。

B.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并不能保障人类必然享有幸福,而“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化有助于人们提升幸福感。

C.儒家所“正”之“心”,实质上就是仁爱之心,它与道家所修的“虚静之心”是不同的;前者在善念基础上还有规程,后者更关注身心和谐。

D.佛家的“明心”和道家的“静心”基本是相同的,都强调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是不可能出现第二个“轴心期时代”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在“轴心时代”达到高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B.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都从人类“轴心时代”的文化智慧中汲取了营养,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那个时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因素。

C.儒家强调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心安理得。而道家则倡导要回归到虚静的状态,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

D.“明心”是佛家的大智慧,只有做到明于本性,就能很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幸福感自然也就提高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人们以自身的智慧、自觉与自信为标尺,选择文化的走向,建造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样也会抛弃糟粕与毒素,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

B. 古希腊时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维纳斯、持矛者、掷铁饼者这些千古不朽的雕塑,是由于艺术家对人的完美形体有一种衷心的迷恋。

C. 尽管仍持谨慎态度,但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是“利益攸关者”,并认为中国参与重大事务的国际协调,中国的地位和实力也意味着必须得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D. 梁启超、顾颉刚这些学界巨擘都十分钦佩王国维,个中原因与其说是对王国维学识的赞赏,不如说是对王国维身上沉静优雅的知识分子风范的强烈认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