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实熟则剥 B. 奈...

下列各句和“欲其身,而乱大伦”中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实熟则    B. 奈何哉其相

C. 疏食饮水    D. 者不彰

 

A 【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例句:洁:使动用法,A.剥:使动用法,B. 物:名词活用做动词 C.饭:名词活用为动词,D.是:意动用法,认为……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B. 小人之过也必文

C. 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D. 举直错诸枉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kuì)然长叹    举一返三       暴虎(pínɡ)河     繁文(rǔ)节

B. (pínɡ)气凝神   发奋忘食       箪(sì)瓢饮       畏(xǐ)

C. (pī)发左衽     礼崩乐坏       (fěi)然成章     (bì)及

D. 色厉内(rěn)    切(chuō)   曲(gōng)而枕     杀身成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

(6)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7)夏虫不可语于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0)寡助之至,__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生命最蓬勃的春天,我们祭奠先人,让死亡与生命美丽地融合与交流,以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思。古人在清明这一天不仅扫墓,还踏青、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时至今日,清明节似乎已简单地等同于“烧纸钱、放鞭炮”的仪式。有人网上祭奠;有人代客扫墓,微信直播;有人忙着旅游,全国接待游客近1亿人次;“祝你清明节快乐”的短信满天飞,收到者惊诧质疑之际,民俗专家却说清明祝福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

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必也正名乎

张爱玲

    ①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可是我对于人名实在是非常感到兴趣的。

    ②旧时代的祖父,冬天两脚搁在脚炉上,吸着水烟,为新添的孙儿取名字,叫他什么他就是什么。叫他光楣,他就得努力光大门楣;叫他祖荫,叫他承祖,他就得常常记起祖父;叫他荷生,他的命里就多了一点六月的池塘的颜色。除了小说里的人,很少有人是名副其实的(往往适得其反,名字代表一种需要,一种缺乏。穷人十有九个叫金贵,阿富,大有)。但是无论如何,名字是与一个人的外貌品性打成一

片,造成整个的印象的。因此取名是一种创造。

  ③我喜欢替人取名字,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实行过。似乎只有做父母的和乡下的塾师有这权利。除了他们,就数买丫头的老爷太太与舞女大班了。可惜这些人每每敷衍塞责;因为有例可援,小孩该叫毛头,二毛头,三毛头,丫头该叫如意,舞女该叫曼娜。

④天主教的神爷与耶稣教的牧师也给受洗礼的婴儿取名字,但是他们永远跳不出乔治,玛丽,伊丽莎白的圈子。习俗相沿,不得不从那有限的民间传说与宗教史中选择名字,以致于到处碰见同名的人,那是多么厌烦的事!

⑤回想到我们中国人,有整个的王云五大字典供我们搜寻两个适当的字来代表我们自己,有这么丰富的选择范围,而仍旧有人心甘情愿地叫秀珍,叫子静,似乎是不可原恕的了。

  ⑥适当的名字并不一定是新奇,渊雅,大方。好处全在造成一种恰配身份的明晰的意境。我看报喜欢看分类广告与球赛,贷学金,小本贷金的名单,常常在那里找到许多现成的好名字。譬如说“柴凤英”,“茅以俭”,是否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茅以俭的酸寒,自不必说,柴凤英不但是一个标准的小家碧玉,仿佛还有一个通俗的故事在她的名字里蠢动着。

  ⑦有人说,名字不过符号而已,没有多大意义。在纸面上拥护这一说者颇多,可是他们自己也还是使用着精心结构的笔名。当然这不过是人之常情。谁不愿意出众一点?即使在理想化的未来世界里,公民全都像囚犯一般编上号码,除了号码之外没有其他的名字,每一个数目字还是脱不了它独特的韵味。三和七是俊俏的,二就显得老实。张恨水的《秦淮世家》里,调皮的姑娘叫小春,二春是她的朴讷的姊姊。《夜深沉》里又有忠厚的丁二和,谨愿的田二姑娘。

  ⑧符号运动虽不能彻底推行,不失为一种合理化的反响,因为中国人的名字实在是过于复杂。

    ⑨一下地就有乳名。乳名是大多数女人的唯一的名字,因为既不上学,就用不着堂皇的“学名”,而出嫁之后根本就失去了自我的存在,成为“张门李氏”了。男孩的学名,恭楷写在开蒙的书卷上,以后做了官,就叫“官印”,只有君亲师可以呼唤。他另有一个较洒脱的“字”,供朋友们与平辈的亲族使用。还有一个备而不用的别名。至于别号,那更是漫无限制的了。买到一件得意的古董,就换一个别号,把那古董的名目嵌进去。搬个家,又换个别号。捧一个女戏子,又换一个别号。

    ⑩为什么一个人要有几个名字呢?因为一个人是多方面的。同是一个人,父母心目中的他与办公室西崽所见的他,就截然不同——地位不同,距离不同。有人喜欢在四壁与天花板上镶满了镜子,时时刻刻从不同的角度端相他自己,百看不厌。多取名字,也是同样的自我的膨胀。

  (11)像这一类的自我的膨胀,既于他人无碍,何妨用以自娱?虽然是一种精神上的浪费,我们中国人素来是倾向于美的糜费的。

(12)可是如果我们希望外界对于我们的名字发生兴趣的话,那又是一回事了。也许我们以为一个读者看到我们最新的化名的时候,会说:“哦,公羊浣,他发表他的处女作的时候用的是臧孙污虫柬的名字,在××杂志投稿的时候他叫冥蒂,又叫白泊,又叫目莲,樱渊也是他,有人说断黛也是他。在××报上他叫东方髦只。编妇女刊物的时候他暂时女性化起来,改名蔺烟婵,又叫女姽。”任何大人物,要人家牢记这一切,尚且是希望过奢,何况是个文人?

(13)一个人,做他自己份内的事,得到他份内的一点注意。不上十年八年,他做完他所要做的事了,或者做不动了,也就被忘怀了。①社会的记忆力不很强,那也是理所当然,谁也没有权利可抱怨。大家该记得而不记得的事正多着呢!

(14)我似乎应当对我的名字产生生不满,为什么不另挑两个美丽而深沉的字眼,即使本身不能借得它的一点美与深沉,至少投起稿来不至于给读者一个恶劣的最初印象?仿佛有谁说过:文坛登龙术的第一步是取一个炜丽触目的名字。果真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么?

(15)中国是文字国。皇帝遇着不顺心的事便改元,希望明年的国运渐趋好转。本来是元武十二年的,改叫大庆元年,以往的不幸的日子就此告一结束。对于字眼儿的过份的信任,是我们的特征

(16)中国的一切都是太好听,太顺口了。固然,不中听,不中看,不一定就中用;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②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

(17)也许我这些全是藉口而已。我之所以恋恋于我的名字,还是为了取名字的时候那一点回忆。十岁的时候,为了我母亲主张送我进学校,我父亲一再地大闹着不依,到底我母亲像拐卖人口一般,硬把我送去了。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她一时踌躇着不知道填什么名字好。我的小名叫瑛,张瑛两个字嗡嗡地不甚响亮。她支着头想了一会,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罢。”她一直打算替我改而没有改,到现在,我却不愿意改了。

                                           (原创于1944年1月《杂志》月刊第四期,有删改)

1.作者认为什么是“好”名字以及“不适当”的名字?请简要概括。

2.阅读文中划线句子,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划线①处的含义。

(2)分析划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3.在文章第(12)段,作者列举如此多的化名有何用意?

4.如何理解第(15)段“对于字眼儿的过份的信任,是我们的特征”这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然后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