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手机生产企业在申请入网许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手机生产企业在申请入网许可时,要对预装应用软件进行说明,而且不得在移动终端中预置未经用户同意擅自_________用户个人信息的软件。

②大家都知道,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_________加工创造而形成的。

③我们村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对群众的温饱问题,岂能_________。

④_________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就没有谁能证实以往的生活——_________有他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A. 收集  原形   满不在乎    如果/即使    B. 搜集  原形   漠不关心    虽然/但是

C. 搜集  原型   满不在乎    虽然/但是    D. 收集  原型   漠不关心    如果/即使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题中 “收集”侧重于“收”,即收拢,对象是现成的事物;“搜集”则重于“搜”,即搜寻,对象是须到处寻找的事物。“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满不在乎”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漠不关心”指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如果……就”搭配,表假设关系,“即使”表假设和让步,而“虽然……但是”表转折。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题中“不刊之论”不合语境。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怙(hù)恶不悛     锲而不舍  买椟还珠  憎(zèng)恶  毁家纾难

B. 安土重(zhòng)迁  针贬时弊  狐死首丘  付梓(zǐ)    鞠躬尽瘁

C. 锱(zī)铢必较     前仆后继  意气激昂  株治          寡廉鲜(xiǎn)耻

D. 咬文嚼(jiáo)字   莫名其妙   礼上往来 蝉联          冠(guàn)冕堂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对已学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方法。

(2)美好的春天常常是诗人描绘歌咏的对象。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

(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 ”,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4)大阉之乱,_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话是: 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A. “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 “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 “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 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舜陟,字汝明,徽州绩溪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州县官,为监察御史。以内艰去。服阕,再为监察御史,奏:“河北金兵已遁,备御尤不可不讲。”钦宗即位,又言:“今结成边患,几倾国家,自归明官赵良嗣始,请戮之以快天下。”遂诛良嗣。

侍御中。奏:“夫孔子之后深知圣人之道者,孟子而已。愿诏东宫官遵旧制,先读《论语》,次读《孟子》。”

高宗即位,舜陟论宰相李纲之罪,帝不听。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张遇自濠州奄至梁县,舜陟使毁竹里桥,伏兵河西,伺其半渡击败之。又请以身守江北,以护行宫。帝壮其言,擢徽猷阁待制,充淮西制置使。范琼自寿春渡淮,贻书赡军钱帛,舜陟谕以逆顺,琼乃去。

自军兴后,淮西八郡,群盗攻蹂无全城,舜陟守庐二年,按堵如故,以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充沿江都制置使。寻罢,迁庐、寿镇抚使,改淮西安抚使。至庐州,溃兵王全与其徒来降,舜陟散财发粟,流民渐归。改知静江府,诏措置战马。御史中丞常同奏舜陟凶暴倾险,罢之。

后十八年,复为广西经略。以知邕州俞儋贪赃,为运副吕源所按,事连舜陟,提举太平观 先是,舜陟与源有隙,舜陟因讨郴贼,劾源沮军事,源以抵秦桧,讼舜陟受金盗马,非讪朝政。桧素恶舜陟,入其说,奏遣大理寺官袁柟、燕仰之往推劾,居两旬,辞不服,死狱中。

舜陟有惠爱,邦人闻其死,为之哭。妻江氏诉于朝,诏通判德庆府洪元英究实。元英言:“舜陟受金盗马,事涉暧昧,其得人心,虽古循吏无以过。“帝谓桧曰:“舜陟从官,又罪不至死,勘官不可不惩。”遂送柟、仰之吏部。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三十七》)

【注】①古代称遭母丧为内艰。②归明是谓归服圣明之主。③按堵:安定,安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御中          迁:晋升    B. 贻书赡军钱帛    责:责备

C. 诏措置战马      市:购买    D. 源以抵秦桧      书:书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B. 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C. 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D. 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舜陟敢于谏言,见解独到。他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对边患和防御两次谏言献策,指出边患的危害,请求诛杀赵良嗣。

B. 胡舜陟重视读书,维护纲常。他升迁为侍御史后,上书皇帝言明读圣贤之书的顺序,希望皇帝诏令东宫职官遵循纲常制度。

C. 胡舜陟精于战术,善于指挥。他任庐州知州时,修城置办作战的器具,打败了淮西众多盗贼,人心才安定下来。

D. 胡舜陟忠于皇帝,深受百姓爱戴。他请求镇守江北以保护皇帝,皇帝被感动;他死后,乡里百姓也为他痛哭以谢他的恩德。

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舜陟与源有隙,舜陟因讨郴贼,劾源沮军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 锅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10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仅填饱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啥事?咋都跑到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你让惹的,你得送去。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朝晖忙说,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气,中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朝晖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

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今天五哥别走了,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

B. “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条。

C. 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

D. 小麦夫妇猜测他们家的公鸡是王五偷走的,是因为王五既穷,又不好好地侍弄土地,收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

E. 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作铺垫。

2.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

3.小说结尾写“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你认为这样安排结尾好还是不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