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②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下列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阔别多年又见鹭鸶,作者惊叹不已,不禁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B.不见鹭鸶二三十年,作者深深留恋,却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

C.鹭鸶朝北岸村庄飞去,作者苦苦守候,盼望鹭鸶倩影再次出现。

D.沿着河流上下寻觅鹭鸶,作者忐忑不安地想要知道鹭鸶的归宿。

E.悄然而坐,隔水远眺鹭鸶,作者思绪起伏,更崇拜这一对圣物。

2.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

3.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

4.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

 

1.D、E 2.“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每个要点2分。) 3.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从回忆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结构严谨。(每个要点2分。) 4.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 【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忐忑不安”错误,是期待;E项,“崇拜”错误,作者将鹭鸶当成圣物是为了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该明确,“扑飞”的主体是鹭鸶的倩影,“扑飞”写出了鹭鸶的动感形象;“从心里扑飞而出”“化成活泼的生灵”,可见此句由往事的回忆过渡到现实,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形成虚实结合,更突出了鹭鸶之美。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该明确,关注在本句或本段中的作用,该句运用了反复手法,感叹号表达的是惊喜;然后关注对上下文或全文所起的作用,第④段写回忆,第⑦段写现实,所以该句起承上启下作用;最后应当明确对题目以及主题的作用,该句是对题目的复现,所以照应了题目。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该明确,首先关注引用的具体内容,文章以引用对情人表达思念的诗句来写作者对鹭鸶的追寻与钟爱,既呼应前文的寻找,又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其次要关注引用诗句的独有作用,即增添文学色彩。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

2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自己广纳贤才的心胸,希望贤才多多益善的句子是“                  。”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总结自己此次游赏的经验说,“                  ”,去的人很少,没有志向的人是难以看到神奇的景观的。

4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石门岩上宿

【南朝】谢灵运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乌呜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①?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唏发②。

【注】①芳醑xu:芳香的美酒。伐:赞美。②“美人”二句:屈原《九歌·少司命》:“与汝沐兮成池,唏汝发兮阳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阳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唏发,晒干头发。

1.本诗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戊子中秋记游

袁枚

①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②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彘首①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③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②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_____,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____?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④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彘首:猪头。②坌:尘埃。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苏唐眉岑其儿主随园 挈:带领。

B.客来当有不           速:快速。

C.从园南穿篱出             穿:穿过。

D.各分八题,以记予       属:嘱咐。

2.第③段空格内,应填入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A.者   哉    B.矣   乎    C.耳   耶    D.也   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B.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C.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D.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秋佳节,四面八方的名人在随园聚会,一起游览金陵名胜,作者以为此乃快乐之事。

B.姑苏唐眉岑带着自己的儿子到随园来玩,他做饭的手艺很好,其中以蒸猪头最为拿手。

C.第3段作者将记事写景和议论抒情熔于一炉,先叙后议再抒情,怀想古人,生发感慨。

D.在文中,作者表达了与好友游览风景的忧伤以及人生苦短,乐景少而易逝的感伤之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2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和其他文学品种相比,诗的语言最具特点。宋代王安石把诗歌语言称为“诗家语”是有其道理的。诗家语是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个方式就发生质变,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用西方文学家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

②从生成过程来看,诗有三种:诗人内心的诗,纸上的诗,读者内心的诗。因此,诗的传播就是从内心走进内心。诗人内心的诗是一种悟,是无言的沉默。在这一点上,诗和禅相通。禅不立文字,诗是文学,得从心上走到纸上,以言来言那无言,以开口来传达那沉默。这是诗人永远面对的难题。有人说:“口开则诗亡,口闭则诗存。”在心灵世界面前,在体验世界面前,一般语言捉襟见肘。因此,古人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诗人寻奇觅怪,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现。

③诗家语的特点是德国学者黑格尔所说的“清洗”。诗的内蕴要清洗,诗家语也要清洗。清洗杂质是诗的天职。诗是“空白”艺术。高明的诗人善于以“不说出”来传达“说不出”。诗不在连,而在断,断后之连,是时间的清洗。诗在时间上的跳跃,使诗富有巨大的张力。臧克家的《三代》只有六行,却既写出了一个农民的一生,又写出了农民的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农民的命运,从具象到抽象,从确定到不确定,从单纯到弹性,皆由对时间的清洗而来。诗不在面,而在点,点外之面,是空间的清洗。余光中的《今生今世》是悼念母亲的歌。诗人只写了一生中两次“最忘情的哭声”,一次是生命开始的时候,一次是母亲去世的时候。“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可以说,每个字都是无底深渊。恰是未曾落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

④一与万,简与丰,有限与无限,是诗家语的美学。诗人总是两种相反品格的统一:内心倾吐的慷慨和语言表达的吝啬。从中国诗歌史看,中国诗歌的四言、五言、七言而长短句、散曲、近体和新诗,一个比一个获得倾吐复杂情感的更大的自由,与诗歌内容的由简到繁正相反,诗家语却始终坚守着、提高着它的纯度,按照与内容相对而言的由繁到简的方向发展。五言是两句四言的省约,七言是两句五言的省约。这是诗歌艺术的铁的法则。

⑤诗家语在生成过程里,诗人有三个基本选择。第一,是词的选择。诗表现的不是观,而是观感;不是情,而是情感。诗的旨趣不是叙述生活,而在歌唱生活。所以诗倾吐的是心灵的波涛,而落墨点却往往是引起这一波涛的具体事象。第二,是组合的选择。在诗这里,词的搭配取得很大自由。这种组合根本不依靠推理逻辑,而是依靠抒情逻辑,尤其是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常常产生异常的诗的美学效应。同时,虚实的组合也会让诗有了很大的情感容量。第三,是句法的选择。优秀的诗在句法上都是很讲究的,许多名句和句法的选择分不开。从散文的眼光看,诗句好像不通,其实妙在不通。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轻轻的我走了”,词序是倒装的。摘编自吕进“诗家语”的审美

1.下列关于“诗家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家语诗中最具特点的语言,源于王安石为区别其他的文学品种而命名。

B.诗家语是由一般语言组成的,但又能导致一般语言发生质变的言说方式。

C.诗家语的特点是清洗,是因为诗的内蕴要清洗,清洗杂质是诗的职责所在。

D.诗家语的美学是一与万、简与丰、有限与无限等两种相对相反形式的统一。

2.根据第五段,下列理解和判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杜甫不讲天下太不公道,却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词的选择精当到位。

B.田间的《给战斗者》“他们永远/呼吸着/仇恨”,这样的诗行是动词与名词的组合。

C.戴望舒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是依靠抒情逻辑,是意象叠加的组合。

D.方敬的《阴天》头两行:“忧郁的宽帽檐/使我所有的日子都是阴天”是虚实的组合。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人以“不说出”来传达“说不出”,和“诗之未言,正是诗之欲言”相似。

B.臧克家的《三代》,时间跨度长,言简而义丰,富有张力,这是时间的清洗。

C.余光中的《今生今世》母子亲情,骨肉柔情,诗在点外之面,是空间的清洗。

D.诗歌的形式由简到繁与诗家语内容由繁到简的变化,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法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去年媒体同时关注两大人物:屠呦呦、黄晓明。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继续拯救无数人的生命。黄晓明,结婚。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晓明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的消息,屠呦呦的报道明显冷清许多,甚至有些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