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 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

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刚强难。自己做不起自己主,还有何事可做?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 

诸君啊,醒醒罢!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1922年12月

(选自《阅读名篇——中外演讲辞卷》)

1.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成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各分点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和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最后两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因果关系。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1)①须有相当常识,②做事须有专门智识,③遇事能断的总体智慧,④有根本判断力。(2)①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②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 3.引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先总述,后并列展开论述,层次清楚;每一层又都以问句起头,不仅条理分明,而且促人思考。 4.设问、排比、呼告等。连续的设问铿锵犀利,促人思考,三个“……便是你因……”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截铁,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充满激情,气势极强盛。“诸君啊”的呼告,令人警醒。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局部信息的提取和筛选能力。 第一问,文章的第二部分围绕“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论述了教育的三个主要方面:知育、情育、意育。而这三个方面是让一个人成为人的三个必备条件。前者是为学,后两者是做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因果关系;第二问,仍然是第二部分中,作者借用孔子的话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见【解析】 一个完备之人的三个境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不惧。 2.本题仍然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一问,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三节的开头部分“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做这道题,这一类型的题目,要看一些表示层次的关键词,如,首先,其次,或者,第一、第二等等。 第二问的信息集中在第四节,这一部分论述了两方面问题:常人忧虑的内容和仁者不忧成败、得失的原因。 “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我们做的一点努力对于宇宙微不足道,所以无所谓成功和失败,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无所谓失败;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因为仁者看透宇宙之中没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也就不忧得失。做这道题,应该关注两个“为什么”,并加以适当整合。 3.本题考查学生对行文思路和论证结构的把握情况 对行文思路的把握,要有大局观,能从全面上看。这篇文章的层次是和分明的,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由孔子的一句话变化而来的。作者在主体部分将这句话拆分成三个小的分论点,并逐层展开论证。每一节开头,作者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用了一个问句,既引起自己的论证话题,也使得文章结构清晰。 4.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广义的修辞的辨识和修辞效果的理解 文章第八节的修辞使用主要集中在“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这一部分文字中,作者先后使用了呼告、设问、排比,至于这些修辞的作用,则要在平时加以理解,有很多共性的东西要加以记忆。比如,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使感情充沛;呼告的作用,表感叹,更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引起读者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4日在伊朗的纳扎巴拉德城发表演讲,伊朗不会在核问题上后退一步,制裁也不能迫使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

B.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参众两院回答各党代表质询时再次表示,要改变处于冷淡状态的日中、日韩关系,为构筑日本与这两个国家面向未来的关系而努力。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公民的文明素质还不相适应。

D.针对频繁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对高污染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彻底整顿。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第2~6节,完成小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       ,第二层是       。(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            的内心感受。(2分)

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       (当时、昔日)的梦。(2分)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8分)

 

查看答案

整体感悟诗歌(6分)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加划线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2分)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查看答案

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

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

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

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