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D.小球1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

(2)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3)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ABC 【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每一步实验都需要重复多次确定落点的位置,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必须相等,所以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A正确;只有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碰撞以后小球1的运动方向才不改变,所以小球1的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C正确。故选AC。 (2)本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是:,所以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3)发生弹性碰撞时,碰撞前后动能相等,即:,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联立得: 考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的步骤,因为运动时间相等,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无需测出速度的大小,可以用位移代表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如果发生的是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相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0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0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    

A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

B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

C经0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的均匀带电球体,以球心为坐标原点,沿半径方向建立x轴。理论分析表明,x轴上各点的场强随x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 )

A. 处场强大小为

B. 球内部的电场为匀强电场

C. 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D. 假设将试探电荷沿x轴移动,则从移到R处和从R移到处电场力做功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B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

C法拉第首先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

D库仑总结得出库仑定律并准确测定了静电力常量的值

 

查看答案

蹦级是一种极限体育项目,可以锻炼人的胆量和意志运动员从高处跳下,弹性绳被拉伸前做自由落体运动,弹性绳被拉展后在弹性绳的缓冲作用下,运动员下落一定高度后速度减为零在这下降的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性绳拉伸前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弹性绳拉展后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B弹性绳拉伸后运动员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C弹性绳拉伸后运动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D运动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5N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车以的加速度向右运动g取10m/s2,则   

A物体A相对小车向右运动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减小

D物体A受到的弹簧拉力增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