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 (1)...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

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空沙桶用细线跨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让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

C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2图乙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N;小车的质量M=        kg。若该组同学正确完成了1问中的步骤,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②”“③”或“④”

 

 

(1)BC;(2)0.906;(3)0.08 ; 0.16; ③ 【解析】 试题分析:(1)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适当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故B正确,A错误.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选项C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D错误;故选BC; (2)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 (3)根据图①知,当F=0.08N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0.08N,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则. 平衡摩擦力后,a与F成正比,图线的斜率不变,故正确图线为③. 考点: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以及知道a-F图线斜率和截距表示的含义,难度中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利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实验,将光电门固定在轨道上的B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细线的拉力的大小可由拉力传感器测出,小车包括遮光条和拉力传感器质量为M,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所挂重物的质量m,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

1完成该实验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填“需要”或“不需要”重物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包括遮光条和拉力传感器质量M;

2在正确规范操作后,实验时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测出小车的质量M,遮光条宽度d,挡光时间及AB间的距离L,则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倾角为30°、高为L的固定斜面底端与水平面平滑相连,质量分别为4m、m的两个小球A、B用一根长为L的轻绳连接,A球置于斜面顶端。现由静止释放A、B两球,球B与弧形挡板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无机械能损失,且碰后只能沿斜面下滑,两球最终均滑到水平面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摩擦,小球均可看做质点。则   

AA球刚滑至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BB球刚滑至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C两小球在水平面上不可能相撞

D在整个过程中,轻绳对B球做功为

 

查看答案

质量为m的物体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经过一段时间速度大小变为v0,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该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大小为

B下落的高度为

C运动时间为

D速度大小变为v0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2mgv0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固定的与水平方向成600的倾斜光滑杆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悬挂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弹簧与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将小球沿杆拉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此时弹簧刚好为原长由静止释放,小球沿杆下滑,当弹簧处于竖直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此时小球下落的高度为h。若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在小球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释放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B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C小球下滑到最低点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

D当弹簧与杆垂直时,小球的动能最大

 

查看答案

已知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为v1、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1,近地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2、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2,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3、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3。设近地卫星距地面高度不计,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