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B.物体从甲地到乙地两次通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B.物体从甲地到乙地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位移一定不相等

C.“第2s内”和“2s内”表示同一时间间隔

D.力、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

 

D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质点、路程和位移、时刻与时间和矢量与标量即可分析判断选项,注意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解析】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抓住了物体质量的属性,忽略了大小和形状,使问题研究变得简单方便.故A错误. B、位移是从始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物体从甲地到乙地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位移一定相等,故B错误. C、第2s内和“2s内”不是同一时间间隔,第2s内时间段为1s,故C错误; D、矢量是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所以力、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确质点、路程和位移、时刻与时间和矢量与标量的物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基础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均为m=0.8kg,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A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B物块不受拉力作用的v﹣t图象,求:

满分5 manfen5.com

(1)物块A所受拉力F的大小;

(2)8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x.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粗糙斜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被水平力F推着静止于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tanθ,求力F的取值范围.(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而的夹角θ=3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2m/s的速率运行.现把m=10kg的工件(可看作质点)轻轻放在皮带的底端,经时间1.9s,工件被传送到h=1.5m的高处,取g=10m/s2.求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θ的斜面,结果最后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在第1s内位移为6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s内位移为2m,求:

满分5 manfen5.com

(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

(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多少时间.

 

查看答案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满分5 manfen5.com

(1)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