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论语卷一 经 文...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论语卷一

经 文 评 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 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B 【解析】材料“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反映了该学者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赞同和崇拜,这属于李贽的思想,他认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与此相符合,故B正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反映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来自于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借用孔子权威宣传维新变法,不符合材料,故C错误;“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来自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的《吃人与礼教》,故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

A. 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

B. 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C. 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

D. 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 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查看答案

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

A. 提倡节俭思想    B. 批判君主专制    C. 主张依法治国    D. 强调民本思想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意在强调(  )

A. 郡县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B. 郡县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C. 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D. 郡县制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努尔哈赤在起兵统一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对汉人实行“拒敌者杀之,不与敌者勿妄杀”的“恩养”政策。对于进入东北地区的汉人,要求“军事不许扰害居民,劫夺财物”……对于劫掠汉人财务者,“悉行擒拿,贯其耳鼻”……在女真人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侵害妇女之事屡屡发生,如“掠汉人有夫之妇,杀汉人三人”事件,以杀两人,罚四人,革职一人结案。“自申年八月至酉年闰三月,发给新附人口者三千三百零六仓石。天命六年,释辽阳狱中官民,查削职闲住者复其原职”。

在东北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的成功在于采取了“恩养”归降汉人的政策,并通过认同中原文化来争取汉人之心、创建“中原”帝业。虽然,努尔哈赤在征战的过程中对拒不投降的汉人实行野蛮的屠戮……。但是,我们应该对努尔哈赤整合女真人与汉人之间民族关系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何博《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1)据材料概括努尔哈赤的“恩养”政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努尔哈赤“恩养”政策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