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

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

A. 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

B. 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C. 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

D. 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C 【解析】 根据材料“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科场当以选士”,李贽并不反对科举考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表明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成为科举的内容,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李贽并不仅仅希望得到后人的认可,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 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查看答案

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

A. 提倡节俭思想    B. 批判君主专制    C. 主张依法治国    D. 强调民本思想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意在强调(  )

A. 郡县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B. 郡县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C. 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D. 郡县制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努尔哈赤在起兵统一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对汉人实行“拒敌者杀之,不与敌者勿妄杀”的“恩养”政策。对于进入东北地区的汉人,要求“军事不许扰害居民,劫夺财物”……对于劫掠汉人财务者,“悉行擒拿,贯其耳鼻”……在女真人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侵害妇女之事屡屡发生,如“掠汉人有夫之妇,杀汉人三人”事件,以杀两人,罚四人,革职一人结案。“自申年八月至酉年闰三月,发给新附人口者三千三百零六仓石。天命六年,释辽阳狱中官民,查削职闲住者复其原职”。

在东北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的成功在于采取了“恩养”归降汉人的政策,并通过认同中原文化来争取汉人之心、创建“中原”帝业。虽然,努尔哈赤在征战的过程中对拒不投降的汉人实行野蛮的屠戮……。但是,我们应该对努尔哈赤整合女真人与汉人之间民族关系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何博《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1)据材料概括努尔哈赤的“恩养”政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努尔哈赤“恩养”政策的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科学家相继论证了核裂变的相关理论,如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奧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推动,1939 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而在1948年,美国储存的原子弹已经由13枚增加到50枚,极大地保持着对苏优势。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原子弹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