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因方法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免役法厘革...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因方法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此可谓纯有利而绝无病者也。保甲法体大思精,为公一生最用力之事业,其警察的作用,可谓有利而无病,其成效亦已章章可睹。其寓兵于农的作用,则以当时募兵未能尽废,常备后备之区别不立,其稍扰民,固意中事。然为起宋之衰,势不得不尔也。独至市易法,其用意虽非不善,然万不可以行于专制政体之国家。荆公之失策,殆未有过是者。

——梁启超《王安石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梁启超所肯定的两项新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推行两法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指出梁启超所不赞同的新法,并分析其理由。

(3)归纳材料中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

 

(1) 举措:免役法 保甲法 作用:免疫法限制了官僚地主特权,减轻了农民负担 保甲法起到警察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寓兵于农,增强军事力量。 (2)政策:市易法。理由:市易法不适用于专制政体的国家。 (3)标准: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符合人民 利益和愿望;是否推动经济发展。 【解析】 (1)本题据材料“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保甲法体大思精,为公一生最用力之事业”即可指出梁启超所肯定的两项新法。再结合所学知识从限制地主、农民减负、维护秩序、寓兵于农等方面分别归纳推行两法的积极作用。 (2)本题据材料“独至市易法,其用意虽非不善,然万不可以行于专制政体之国家。荆公之失策,殆未有过是者”即可指出梁启超所不赞同的新法。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性质的角度分析其理由。 (3)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历史潮流、人民利益、经济发展等方面归纳材料中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反抗罗马教会的宗教改革还有更为深层的社会根源——教会森严的等级制度长期以来发展了一种政治世俗主义,削弱了其精神凝聚力,卷入了外交和军事纷争;教会信仰的极度虔诚和神灵与经常非宗教的、世俗的,以及唯利是图的教士阶层形成了鲜明对照;王室力量的兴起、民族主义和德意志的地方叛乱此起彼伏,与教皇和哈布斯堡神圣罗马帝国的普世野心针锋相对。

——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一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三  事实上,大批群众是被他们中的一个人或多个人领着走的……说社会的进步是由于历史上某个时期的社会思想条件自然而然发生的,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它实际上只是在  这个社会已下定决心进行实验之后才一蹴而就的。这就是说,这个社会必须要自信,或无论怎样要允许自己受到震撼,而这种震撼始终是由某个人赋予的。

——亨利·伯格森《道德和宗教的来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宗教改革发生的社会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在这场改革中的核心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认识宇宙方面的伟大理论成果。

(3)结合材料一、二和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相关史实,撰写一篇小论文,评述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台湾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发展轨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陆军自海上分别登陆台湾西岸及南端,海军陷旗后(高雄),凤山不守,台南陷于重围。刘永福以援断饷绝,事不可为,西去厦门。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可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

——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材料二   此次受降典礼,于1945年10月25日上午九时,在台北市中山举行。依照受降书,台湾及澎湖列岛,全部交还中国。现在台湾业已光复,我们应该感谢历来为光复台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及此次抗战的将士,并感谢协助我们光复台湾的同盟国。从光复台湾的筹划到受降接收的历史昭示,台湾与祖国大陆命运相连,两岸同胞荣辱与共。今天,我们纪念台湾光复,回顾中华民族从屈辱中奋起的的斗争历史,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对于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摘编自李永梅《光复台湾之筹划与受降接收》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能够光复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峡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儒学对其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衰,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酿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产生讲学家的朱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想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作为“开创者”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2)据材料二,归纳南宋教育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查看答案

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科学概念的每一种主要的假设——原子是构成自然的坚固的、不毁的、独立的砌块,空间和时间是独立的绝对,一切现象具有严格的机械的因果关系,对自然进行客观的观察是可能的——实际上都遭到了反驳。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经典力学体系对自然界进行理论综合

B. 《物种起源》发表改变了人们世界观

C. 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 量子论建立起对物体研究的宏观视角

 

查看答案

“探索所有这些奥群,鸽私动机、爱情和欲望、恐惧和忧虑、内心的冲突和矛盾、记忆和梦幻,体验极端和无法表达状态,从内心去理解顿悟的狂喜,洞察人类灵魂的深处。”下列作品与材料描述的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