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物 观点 出处 徐光启 传教士“所以数万里东来者,盖彼国教人,皆务修身以事上主...

人物

观点

出处

徐光启

传教士“所以数万里东来者,盖彼国教人,皆务修身以事上主,闻中国圣贤之教,亦管修身事天,理相符合,是以辛苦艰难,履危蹈险,来相印证。

《徐光启集》

许大受

传教士“捏天主以制天,按天以制天子”。

《代疑篇》

沈催

夫普天之下,薄海内外,惟皇上为覆载照临之主,是以国号大明。何彼夷亦曰大西。且既称归化,岂可两大之辞以相抗乎?

《破邪集》

 

 

上表为时人对于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观点。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传教士东来引起了国人的恐慌

B. 宗教传播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C. 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

D. 当时中国对西方认知模糊不清

 

D 【解析】“盖彼国教人,皆务修身以事上主,闻中国圣贤之教,亦管修身事天,理相符合”表明徐光启认为,儒家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术,与基督宗教教义中原罪、忏悔、救赎、升天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修身以事上天。由“捏天主以制天,按天以制天子”可知,许大受认为传教士是通过传教达到挟制中国天子的阴谋。“是以国号大明。何彼夷亦曰大西。且既称归化,岂可两大之辞以相抗乎”,所谓“归化”,就是边缘向中心靠拢,中国是大明帝国,于是世界上就不能再有“大”字出现,这是极端的中心主义的体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知模糊不清,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国人的恐慌”,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封建伦理纲常,排除B;徐光启认为儒家思想和基督教都以修身以事上天,没有体现“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以前,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士或版筑,城门多由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 科技的新应用促进筑城技术的改变

C. 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 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查看答案

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C. 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查看答案

《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 治学研究存在重思想轻学术偏见

D. 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生于天津。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沉着、稳重、持之以恒。他同时又深受西方教育思想的熏陶,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在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梅贻琦不仅追随蔡元培先生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思想,还会通中西,融西方通才教育思想于中国教育改革之中,不仅吸收、借鉴“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理念,还传承创新,将民主管理思想渗透到教育实践之中,且卓有成效。七七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著名大学迁往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认为三校融合的基础是自由与民主的校风,在担任常委会主席期间(西南联大的实际校长),梅贻琦在西南联大贯彻执行学分制,结合实际情况培养通才和专才。梅贻琦多方聘用专家学者,使西南联大师资力量雄厚,聚集了大批学术前沿的学者和专家。艰难条件下的办学经历,使梅贻琦摸索出极具实践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编自王柏豫《梅贻琦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梅贻琦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价梅贻琦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沦亡,德国又把目光转向了波兰,国际局势骤然紧张起来。英法虽仍对德国回心转意抱有幻想,但也隐隐约的地看到了德国的真相,因而不得不认真考虑采取措施以抑制法西斯的进一步侵略,维护自身安全。英国统治集团中以丘吉尔、艾登为首的“反绥靖派”强烈要求政府与苏联携手,一起挫败希特勒的狂妄野心,苏联领导人对英国的联合想法表现了积极态度,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试探之后,从1939年4月中旬开始接触,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马拉松谈判,但结果会谈没有成功,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编自孙旗红《苏联与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9年英苏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9年英苏谈判失败的影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