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朝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

然而清末新政却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应势而变的目的是延续统治。人们常用其宗旨来证明其失败的必然性:“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然“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这样,现代化这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彷徨了40年,终于登上前台成为主角。

——《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

(1)结合材料分析作者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称之为开明专制化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

 

(1)统治者为应对当时时势的主动行为;仿效西洋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吸纳社会上的现代化精英;通过传统王朝体制来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护王朝自身的利益。 (2)清末新政的开展,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主要表现是: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由于清末新军的出现,由于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新军就逐渐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成了民主革命的阵地。 【解析】(1)关于作者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称之为开明专制化运动的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统治者顺应时势发展、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器物和制度)、抵御列强侵略以维护清王朝统治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西学传播、培养新式人才)、军事(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等方面说明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

A. 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

B. 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

C. 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D. 改试策伦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

 

查看答案

(题文)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根本原因是

A. 性格怯懦

B. 角色意识

C. 君主制度

D. 宗法制度

 

查看答案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题文)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 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 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 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 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查看答案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A. 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 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C. 缺乏政治民主化的现代化是不完全的现代化

D. 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