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蒋介石曾在某战区作战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

蒋介石曾在某战区作战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该战役的历史作用是

A.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计划    B. 扭转了抗战初期局势

C. 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    D. 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A 【解析】由材料信息“该战区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可知,这一战役指的是淞沪会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计划,故A项正确;徐州会战扭转了抗战初期局势看,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的内迁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故C项错误;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者说:“华夏文明的实力已经消残殆尽……没有承担起继承并发扬光大历史文明的责任,甚至对悠悠历史文明予以了不可原谅的打击和破坏,是出现文明断层的根本原因。”这说明

A. 要着重研究中华文明辉煌的过去    B. 要以探索的精神去理解中华文明

C. 史学只需注重与今天相关的历史    D. 应该从传承的角度对待历史文明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 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干涉

 

查看答案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

A.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 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 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查看答案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B.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查看答案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

A. 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    B. 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

C. 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    D. 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