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A. 孝廉成为两汉时...

以下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 东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不断完善

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B 【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察举制度。主要是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B正确;A错在唯一;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和殷商时期相比,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

A. 突出人的作用

B. 强化神权色彩

C. 注重道德治理

D. 依赖血缘纽带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为1 130万两白银,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 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请回答: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张之洞等一些开明官员提出了怎样的救国主张?

(2)在“求富”的旗号下,张之洞在湖北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

(3)张謇倡导怎样的救国主张?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能不能真正实现?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查看答案

受西方的影响,近代居民最普通和最典型的住宅是:

①四合院

②里弄

③独院式的洋房

④居住大院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 电影

B. 电视

C. 报纸

D. 广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