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这...

“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这表明

A.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三教在互补中呈现融合

C. 儒学具有与时俱进精神

D. 儒学发展一度出现困境

 

D 【解析】据材料“内修禅学以修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了儒学,其原因是当时儒学发展受到佛、道的挑战,一度出现困境,故D选项正确;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是理学,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道教思想,无法体现三教在互补中呈现融合,故B选项错误;儒学具有与时俱进精神,过于抽象 笼统,故C选项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A. 天行有常

B. 天人感应

C. 君权神授

D. 格物致知

 

查看答案

《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A. 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 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C. 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

D. 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光荣革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就有了保障。财富的增长十分迅速……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经营成了发财致富的提径,许多人投资海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做到暴富。“光荣革命”后100多年英国长期进行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争基本上都是商业战争,目的是争夺海上通道和争夺殖民地。在18世纪,英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战争情绪,比如“詹金斯耳之战”爆发的消息传出后,布里斯托尔和利物浦都出现了民众欢庆的场面。对外战争不仅受到商业集团的支持,而且得到一般民众的欢迎,许多人认为英国的财富来自于海外,英国的商业利益不容损害。在战争时,对外贸易的总额会有所减少;但每次战争结束后,海外贸易就会大大扩展。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光荣革命”后推动英国财富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殖民地的掠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角贸易”是指欧洲的奴隶贩子把一些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在那里交换黑奴、象牙和黄金,再把这些运往美洲,把黑奴高价卖掉,然后装上原棉、烟草等货物,运回欧洲。运回的象牙和黄金又同东方各国交换茶、丝等商品……运输奴隶航行一次的纯收入,经常能达到投资的10倍以上……1783至1793年的10年间,仅利物浦的船只就贩运了900趟奴隶,净赚1200万英镑。

材料二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三角贸易”对欧洲的影响。

(2)材料二中,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评价突出强调了哪一方面的作用?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殖民主义作何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