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1)变化:唐朝中期以前,中国丝绸产生地主要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秦汉时代植桑、丝织技术开始向南、向北发展。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北宋时,丝绸业的中心已经在四川和东南沿海地区。 (2)原因: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过度垦殖;历代帝国多在北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坏生态。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 【解析】(1)根据材料一“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等信息可从秦汉、唐中期、北宋这三个时间段来分析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分析归纳出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膨胀,帝王多建都于此,进而导致环境恶化、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方国家的一些未来学家和社会学家,大肆宣扬所谓“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笫三次浪潮”等理论,企图论证现代资本主义己经变形,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把它看成是永久繁荣的社会制度,当然也不会再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了。对此观点认识错误的是

A. 正确的认识了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B. 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 否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D. 没有正确的分析社会演进中产生的问题

 

查看答案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 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 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D.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查看答案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蒸汽机广泛应用的最大影响是

A. 吹响了第一次动力革命的号角

B. 引发了第一次能源革命

C.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D. 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查看答案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 德国统一是战争和经济双重作用下完成的

B. 经济的作用大于政治

C. 工业革命为德国统一提供物质基础和动力

D. 德国的煤矿铁矿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

A. 新兴钢铁业发展迅速

B. 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

C.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D.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