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李鸿章在《示儿文》中写道:“年来国事日非,吾等执政,虽竭力谋强盛,然未见效,深为可叹!国人思想,受毒根深,忽然一旦变化,固非易事,然受外人之凌辱,国人未能反省,非愚且钝乎?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事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受,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故三代之盛,孔子亦只谓小康。洎乎封建既破为郡县,此五者之伦理愈不适于世用。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

——摘自陈延斌、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李鸿章对家训的新发展。

 

(1)理念:忠君爱国、重德修身、家庭和谐、读书明礼。 原因: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模式;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儒家伦理思想的深刻影响。 (2)批判因循守旧、轻视工商等传统,主张经世致用,向西方学习,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继承古代关心国家,重德修身的精神;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 【解析】(1)《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根据材料一“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可以概括为忠君爱国、重德修身、家庭和谐、读书明礼。原因可以从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主导思想等方面来分析。 (2)根据材料“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事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受,期于月异而岁不同。”“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故三代之盛,孔子亦只谓小康。洎乎封建既破为郡县,此五者之伦理愈不适于世用。”可知李鸿章对家训的新发展为批判因循守旧、轻视工商等传统,主张经世致用,向西方学习,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根据材料“年来国事日非,吾等执政……然受外人之凌辱,国人未能反省,非愚且钝乎?“可知李鸿章继承古代知识分子关心国家,重德修身的精神;结合所学可知在当时的背景下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两位领导人都抨击福利国家,认为这是一种昂贵的、浪费的、家长制的和官僚主义的制度,破坏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由此可知

A. 政府对私人企业将增税和加强管制

B. 政府用直接干预行动补充市场经济

C. 凯恩斯经济学信条一直在与时俱进

D. 政府支出过大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

 

查看答案

来自殖民地的收入、庞大的资本输出和对外贸易,使英国获得巨额利润,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这样在英国国内便出现一个庞大的食利者阶层,英国由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变成了典型的食利国。与此相关的是英国

A. 世界工厂地位丧失

B. 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C. 垄断组织尚未形成

D. 政局动荡社会不安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要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 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

B. 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

C. 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

D. 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查看答案

公元前27年至公元3世纪初,伴随着罗马帝国从建立走向繁荣,法律领域也产生了以规范国家事务的公法和管理私人事务的私法这种新的分类标准。这种划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加强对家庭和个人事务的干预

B. 经济发展以及国家事务日益复杂

C. 公民事务独立于国家管理外的要求

D. 帝制取代共和制,专制君主出现

 

查看答案

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44.8%。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升的社会现象。到了1953年,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

A. 通过大规模工业化而缓解

B. 受工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C. 产生根源是农民持粮惜售

D. 推动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