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44.8%。但从1952...

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44.8%。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升的社会现象。到了1953年,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

A. 通过大规模工业化而缓解

B. 受工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C. 产生根源是农民持粮惜售

D. 推动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后土地改革运动继续开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及城镇人口的增加,造成了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当时粮食供应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出现了粮价上升的社会现象,尤其到1953年“一五计划”全面开战后,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现象是受工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故B项正确。这种现象不是通过大规模工业化而缓解,而是通过 “统销统购”制度的出台解决的,故A项错误。农民持粮惜售只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源,故C项排除。土地改革运动只是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提高的原因,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2年《清帝逊位诏书》写道:“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反映了《清帝逊位诏书》

A. 有利于加速南北和谈的进程

B. 确保了中华民国的领土完整

C. 一定程度遏制民族分离主义

D. 实现了“五族共荣”的理想

 

查看答案

上海租界当局制定的法规,均采用“章程”称谓,如,公共租界的《工部书信馆章程》(1893年)每一款都有款标,款下按条排列。中国传统法典中,法规多称“律”、“刑统”、“令”、“敕”、“制”等,只有条、无明确款。据此可知,租界法规

A. 促进西方近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融合

B. 为中国法制近代化树立语言与结构规范

C.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法律基础与审判制度

D. 提供了租界各领域进行自治的法律依据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分折头,庶无大过矣!”这说明

A. 需结合史料特征理性分析史料价值

B. 《戊戌政变记》将事实放大不是信史

C. 直接史料比间接史料具有更大价值

D.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已变得模糊不清

 

查看答案

1799年皇帝颁布谕旨:“朕闻近年各省督抚两司署内教演优人……率皆朘小民之脂膏,供大吏之娱乐,辗转苛派,受害仍在吾民。……嗣后各省督抚司道署内,俱不许自养戏班,以肃官箴而维风化。”这表明

A. 戏剧发展导致政治腐败

B. 统治者践行重民爱民思想

C. 专制统治阻碍文化繁荣

D. 有限反腐以缓和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汉代关于骆驼的艺术形象较少,形象塑造与真实的骆驼存在差距。唐代骆驼却成为一种象征符号,从国家、社会到精神生活层面,都能够看到骆驼的身影。这种变化是由于唐代

A. 艺术风格注重写实

B. 深受游牧文化影响

C. 社会风气更加开放

D. 对外交流日益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