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出现这种现象...

“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 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A 【解析】材料反映了经济危机时期资本家销毁过剩产品,人民生活水平剧降,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故A正确;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不属于根本原因,故B错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属于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故C错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不属于经济危机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在美国本土爆发。这场危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

②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③贫富悬殊

④狂热的股票投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胡佛总统之所以被美国选民抛弃,是因为

A. 他是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B. 他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加剧

C. 他提出的竞选纲领不得人心

D. 在他总统任期内发生了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二、三,明治天皇和光绪帝的改革谕令表达了相同的自身的利益诉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它们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正直,受到士大夫的推崇,遂与韩琦、欧阳修等人结成改革派集团。庆历三年,此集团而提出限制官营恩荫人数,或加以考试,合格者始授官。针对当时官员磨勘(考核官员的升迁)手续较为简易,范仲淹提出对磨勘进行严格管理,按政绩升迁,改变论资排辈之弊。在地方,委各路官员以更大权力,同时精选监察官吏,负责甄别州县官吏善恶,不任事即予罢黜。上述改革措施刚一出台,即遭到极大阻力,在反动派激烈攻击下,改革集团被贬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而终 

—整理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的影响及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