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曾曰:“听讼,吾犹人也,但使无讼。”汉代司马迁也言:“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

孔子曾曰:“听讼,吾犹人也,但使无讼。”汉代司马迁也言:“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围绕治国之略,二者皆倡导

A. 缘法而治    B. 无为而治

C. 礼乐教化    D. 兼爱非攻

 

C 【解析】 孔子与司马迁从不同角度阐述治国策略,孔子认为“听诉讼的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司马迁认为“礼禁绝坏事于发生之前,法规施行于坏事发生之后;以法治国用者容易,而禁止礼则难以知道其作用”,由此可知二者都推崇礼乐教化。故选C。A是法家思想,排除;B是道家思想,排除;D是墨家思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而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材料二

毛泽东在1964年前后多次谈到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评价越来越高。在1964年6月24日一次接见外宾的谈话中,毛泽东说:“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1)材料一中的秦朝人,晋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肯定秦始皇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分别诞生于古代世界的两个文化高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希腊古典文化时期,三位哲人是东西方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自然、社会、人文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于为政,焉用杀?子敬善而民善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取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于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材料三

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不无及。

——《亚里士多德全集》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2)为了传播他们的思想,他们采取的共同方式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材料二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裂的争吵,但来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1)材料一对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两幅图是毕加索的名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分别指出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天下井不太平。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