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希腊诗人西莫尼德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

古希腊诗人西莫尼德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智者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求知、向善”等是在强调美德、知识,即美德即知识才与材料的主旨吻合,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人是万物的尺度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社会契约方面的内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信奉知识而非信奉圣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美德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20世纪80、90年代,工科院校在大学体系中的地位尤为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才的培养有其时代特点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

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查看答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18日,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座谈会。会上回顾了世界上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这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

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

C.原子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

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查看答案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C.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