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请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请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

材料二     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摘编自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威尼斯的的原因。并以英国为例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1853年清政府尝试过内债,在山西、广东等省,议行“劝借”……“规定如能自一万捐至数万、十万两者,随时由官府按照银数,立即奏请奖励。如有不愿请奖者,除由官府按数给予借贷印票,分年归还外,仍按照银数多寡,分别建坊给匾,以示优奖”。……内乱结束之后,各省借口“库款支拙”改由官府奏请给奖,有些绅商则由朝廷以官爵进行偿付。……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想发行“昭信股份”国债时几乎无人问津。

——摘编自陈志武《治国的金融之道》

(3)根据村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清政府发行国债的背景及其特点。为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还想发行国债时却几乎无人问津?

(4)结合上述历史材料,概括货币(政策)变化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

 

(1)趋势: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笨重到轻便;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答出任意3点给6分) (2)原因:战争开支增大;王权受制约;政府向民间借债。(6分)影响: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做了准备;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制度革新奠定基础;促进民主法制的进步。(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3)背景:内忧外患冲击,政府财政危机严重;受西方近代金融制度的影响。(4分)特点:将还贷与封赏、优奖等相结合,带有深厚的封建性。政府在国债发行中起主导作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原因:19世纪中期发行的国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反而使政府丧失公信力,加剧统治危机。(2分) (4)关系:货币(政策)的正确调整有利于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新兴经济的兴起,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相反则会带来社会危机(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问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旨在考查解读图片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一图片信息“商代贝币”、“统一货币”、“北宋交子”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从实物货币到纸币、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笨重到轻便、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等。 (2)本问考查的是对金融制度创新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等,分析、认知,不难把握到答案。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等,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注意从以下方面展开: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做了准备、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民主法制的进步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考查的是19世纪中晚期清政府发行国债的相关状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准确归因的能力。关于“背景”,紧扣材料三信息“1853年”、“清政府尝试过内债”、“规定如能自一万捐至数万、十万两者,随时由官府按照银数,立即奏请奖励”等,分析、认知,不难把握到答案。关于“特点”,紧扣材料三信息“随时由官府按照银数,立即奏请奖励”、“分别建坊给匾,以示优奖”、“改由官府奏请给奖,有些绅商则由朝廷以官爵进行偿付”等,把握到以下方面:带有深厚的封建性、政府在国债发行中起主导作用。关于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19世纪中期发行的国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政府公信力丧失,统治危机加剧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货币(政策)变化与当时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紧扣三则材料信息,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认知。诸如,正确的货币政策调整有利于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新兴经济的兴起,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等,反之亦然,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货币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金融制度变革·概况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概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清政府发行国债·概况及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员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罗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30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60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实行这种措施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查看答案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他(     )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率兵收复新疆                      D.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查看答案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