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神庙时,始特设玉熙宫,近侍三百余员,兼学外戏。外戏,吴敌曲本戏也。光宗喜看曲本戏,于宫教习戏曲者有近侍何明、钟鼓司郑隐山等。

——(明)史玄《旧京遗事》

材料二  伯龙雅擅词曲,所撰《江东白芒》,妙艳时人。时邑人魏良辅,能喉转声音,始变弋阳、海盐为昆腔,伯龙填《浣纱记》付之。王元美(世贞)诗“吴阊白面而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者是也……传奇家曲剧本,戈阳弟子,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故是词家老手。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材料三  昆曲与明清人士关系密切之表现的最关键处,还在于它脱开‘案头’,以‘活态’的形式渗透于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场上’,双方形影不离,相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昆曲艺术》

材料四  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

——白先勇《昆曲的普及教育》

请回答: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昆曲得以发展的因素。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符合哪项申遗标准?(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昆曲长期衰微的原因。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如何振兴昆曲?(4分)

 

(10分) (1)因素:昆曲艺术家的改革和创新;昆曲演员对精湛技艺的追求;统治者的喜爱;文人士大夫的推崇;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任意一点1分,最高不超过4分) 标准: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分) (2)原因:昆曲脱离人民群众;片面追求旋律和音乐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2分) 振兴:创新给昆曲注入新的活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明朝时期,昆曲流传甚广。考生可以从昆曲艺术家的努力、统治者的喜爱、文人士大夫的推崇、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昆曲得以发展的因素。昆曲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所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近代以来,由于昆曲片面追求旋律和音乐的表现力,脱离人民群众,导致昆曲长期衰微。所以要想振兴昆曲,必须贴近群众生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昆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3年,探险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进行考察,在热带丛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座湮没了千年之久、规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庙上那一块块巨大的基石,布满精美的雕饰;石板铺成的道路,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石砌的民宅与贵族的宫殿尽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见当年繁荣、喧闹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这些)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为了平衡这种暂时的生活方式,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承他们的社会的统一……410世纪期间,(这个)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发现了哪一文明的遗址?其发现有何意义?(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建筑和文字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人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

——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  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爱因斯坦:我们的下代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

——徐友珍《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6分)

2)材料二对甘地的评价如何?联系材料一谈谈你对甘地及主张的新认识。(4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4分)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13分)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逐步崛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3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为例,以“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13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

30000

1936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

556347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