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A)我们终于进了王宫,来到了接见厅。我看到国王正...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A)我们终于进了王宫,来到了接见厅。我看到国王正坐在宝座上,高官显贵们侍立两旁。王座前有一张大桌子,上面放满了天球仪和地球仪以及各种各样的数学仪器。……

在学习他们的词汇方面,我的数学知识帮了大忙。这些词汇大多与数学和音乐有关,而我对音乐倒也并不生疏。他们的思想永远跟线和图形密切相关。比方说他们要赞美妇女或者其他什么动物,就总是用菱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椭圆形以及其他一些几何术语来形容,要不就使用一些来源于音乐的艺术名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我曾在御膳房里看到各种各样的数学仪器和乐器,他们就按照这些东西的图形将大块肉切好,供奉到国王的餐桌上。……

大约过了一个月,我已经相当熟练地掌握了他们的语言,有机会侍奉国王时,他问的大部分问题我也都能用他们的语言回答了。国王对我所到过的国家的法律、政府、历史、宗教或者风俗一点也不感兴趣,不想询问,他的问题只限于数学。虽然他的两旁都有助手可以不时地提醒他,他对我的叙述却非常轻视,十分冷淡。

(B)我的主人又对我说,附近的“慧骃”天天都来催促它遵照代表大会的劝告,它也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它猜想我要游到另一个国家去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我能想法做一种像我曾经向它描述过的、可以载着我在海上走的车子;制造的过程中,它自己的仆人和邻居家的仆人都可以帮我的忙。最后它说,它自己是很愿意留我下来一辈子给它做事的,因为虽然我天性卑劣,却也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努力效仿“慧骃”,并因此改掉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坏习惯和坏脾气。

1.联系原著,选文A作者在飞岛国受到轻视的原因是:__________。选文B中慧骃国代表大会曾进行过大辩论,其主题是__________

2.格列佛最后为什么离开了慧骃国?

3.结合选文A、B,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

 

1.国王和岛上的臣民只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而作者对于这两门学科的了解比他们差远了要不要把耶胡从地面上消灭干净 2.在慧骃国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对格列佛的主人因养了一只耶胡(即格列佛),而且把其当作慧骃对待的行为感到愤慨,他们提议主人要么对待格列佛就像对待其他耶胡一样,要么责令其游回本国。后来在代表们的一再逼迫下,主人希望其制作一种交通工具回国。于是在伙计(即栗色小马)的帮助下,格列佛建成了一艘印第安式的小舟,离开了慧骃国。 3.示例:格列佛聪明、有胆识,面对困难从不畏惧;这启示我们:我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各种困难。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识记关键情节,经典片段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根据选段A中的“他们的思想永远跟线和图形密切相关”和小说《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的故事情节,可知国王和岛上的臣民只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而作者对这两门学科了解很少,所以受到轻视。根据“慧骃国” 的故事情节,可知慧骃国代表进行大辩论的主题是:要不要把耶胡从地面上消灭干净。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认真阅读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慧骃国》部分,可知在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对格列佛的主人把格列佛当作慧骃对待的行为感到愤慨,他们要求要么对待格列佛就像对待其他耶胡一样,要么责令其游回本国。后来在伙计(即栗色小马)的帮助下,格列佛建成了一艘印第安式的小舟,离开了慧骃国。据此作答即可。 3.此题考查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根据对名著的内容理解可知,格列佛是一个天生爱冒险的人。他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聪明机智,处事圆滑合理,做事坚决果断,面对困难从不畏惧。由此可得出启示:我们要像格列佛一样善于运用智慧战胜各种困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      的光芒》为题作文。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邵火焰

①村里人都说玉叶婶的八字好,一儿一女一枝花,乐乐呵呵赛菩萨。儿子在乡下,女儿嫁到了城里。玉叶婶嘴里说着“乐什么乐呀”,心理却喜滋滋的。但自从孙子虎虎出生后,乐固然是乐,可玉叶婶每天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累。

②虎虎两岁了,要多淘气有多淘气,一刻也不让人消停。不是要吃东西就是要喝水,不是要玩玩具就是要把尿。刚刚收拾干净的屋子,一会儿就被他搞得一片狼藉。有时吵着要看电视里的动画片,有时非要奶奶带到外面去玩,到了外面不想走路又要人抱着。到了午睡的点上,不在旁边唱上至少半个小时的摇篮曲,他是不会闭上眼睛的。这小家伙脾气还挺大,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闹。儿子儿媳都在村办工厂上班,每天很忙。玉叶婶除了带孙子外,还要负责一家人一日三餐的饮食,以及衣服的洗晒。一天到晚,玉叶婶几乎没有安宁过。就这样辛苦,儿媳还不满意。以前玉叶婶心里郁闷还可以找老伴诉说诉说,去年老伴去世后,玉叶婶无论有多大的委屈,只能憋在心里。

③星期天这天,又是玉叶婶忙碌的一天,趁天气好,玉叶婶把儿子儿媳床上被子拆洗了。刚准备歇歇,孙子又喊着要吃苹果,玉叶婶赶忙又去削苹果。孙子吃了苹果后,一个人趴在地上玩小汽车去了,玉叶婶这才有了歇口气的空档。玉叶婶捶了捶酸痛的腰部,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个地方让我去休息几天就好了。”

④也许真的有心灵感应,这时客厅里的电话响了。是玉叶婶的女儿打来的。女儿说:“娘,我想接你到我这里住几天,好吗?”女儿几年前嫁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玉叶婶很少到她那里去,一是家里事多脱不开身,二是路途太远不方便。最近去的一次还是三年前女儿生孩子时。现在听说女儿要接她去住几天,玉叶婶顾不了那么多,先轻松轻松几天再说,玉叶婶忙不迭地答应:“好吧。待我与你大哥大嫂打声招呼!”

⑤等儿子儿媳下班回来后,玉叶婶把自己决定到女儿家住几天的想法跟他俩说了。儿媳似乎很不满意,说:“娘,你走了,那虎虎怎么办?”玉叶婶说:“我只去一个周的时间,这几天你们想想办法。”儿媳语气冷淡地说:“我们都要上班,能有什么办法?”这时儿子说话了:“算了,娘这段时间太辛苦了,就让她到妹妹那里去玩几天吧,虎虎我就让同事的奶奶带几天。”儿媳这才没有说什么。

⑥第二天一大早,玉叶婶收拾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带了几样外孙女玲玲爱吃的乡下特产,坐火车出发了。一路硬座的颠簸,一路车厢的嘈杂,都没有影响玉叶婶的心情。玉叶婶望着窗外,广阔的田野上铺展着成片的绿毯,那绵延的山峦跳跃着跑向车尾。她在盘算着,到了女儿家后,要好好做一回客人。让女儿女婿带自己到城里几个有名的景点看一看,让女儿好好弄几餐饭给自己吃一吃,好好享受享受几天“饭来张口”的轻松日子。想到这里,玉叶婶不知不觉地笑了。

⑦傍晚的时候,玉叶婶到了女儿所在的城市。女婿开车到车站接到了她。虽然坐了一整天的火车,但玉叶婶却不觉怎么累人。

⑧到了女儿的家,玉叶婶满面笑意。一进门女儿就上前一把拉住她的手说:“娘,可把你盼来了。单位批准我和玲玲她爸一个星期的假,从明天开始我俩要到外地度假一周。本想带玲玲一起去的,可是她太淘气,带着是个累赘,我们也会玩得不尽兴,所以就留在家里。叫你来就是想让你帮我们照看她几天。”玉叶婶望着女儿,笑僵住了,嘴张了几次,半天没有吐出一个字。

⑨毫无疑问,接下来又是一个周的忙碌和劳累。

⑩一个周后,女儿女婿回来了,本想留玉叶婶再住两天,可是儿媳的电话来了,催她回去。玉叶婶只好风尘仆仆地赶回了乡下。

⑪一回到家,儿媳就将孙子虎虎抱到了玉叶婶面前,说:“娘,你开心地玩了这么多天,现在更有劲照看虎虎了吧?”

⑫玉叶婶叹了口气,抱过宝贝孙子,在额头上亲了一口,在心里说:“谁叫咱是娘呢!”

1.文中的“玉叶婶”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2.第④段插叙了玉叶婶的什么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

(1)广阔的田野上铺展着成片的绿毯,那绵延的山峦跳跃着跑向车尾。

(2)玉叶婶望着女儿,笑僵住了,嘴张了几次,半天没有吐出一个字。

4.村里人都说玉叶婶“赛菩萨”,可感觉就是“累”。你认同哪一个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宽容是一种美德

①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②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最起码也成了你来我往的AA制的记账方式。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是一种美德。

③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对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长达九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但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大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自己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难,我是很难把这个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④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便都蔚为文章。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⑤16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科普勒未出名时,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天体的小册子,被当时已久负盛名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现。第谷在繁忙当中,向科普勒发出邀请。科普勒前往布拉格的路上病倒了,第谷得知消息后给他寄来了钱才使得他一家来到布拉格。但由于妻子的缘故,他和第谷产生了误会,他毫无根据地谩骂了第谷一通后不辞而去。但第谷觉得这个年轻人富有才华,便由秘书代笔写信请回了科普勒,是第谷的胸怀感动了科普勒。合作不久,第谷就身患重病。临终前,第谷将自己所有的资料和观察星辰的科学底稿都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科普勒,科普勒后来根据这些资料和底稿整理出来著名的《路德福天文表》。

⑥这就是宽容!误解、谩骂、忘恩负义,都不去计较,并在临终之前将一份最珍贵的信任托付给他。这种宽容是一片宽广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便也化解了一切,裹携着你跟随着他一起浩浩荡荡向前奔涌。宽容的最高境界不是索取,而是付出和给予,这种宽容让人钦敬。

⑦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和复杂,不尽如人意、不顺心、烦恼、忧愁,甚至能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会摩肩接踵而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

⑧我所说的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去一味退让。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温润一些。不是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钩心斗角。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分宽容给予对方,多一份爱给予这个世界?即使我们一时不能做到像普鲁斯特一样成为一泓深邃的湖,更难以做到如第谷一样成为一片宽广的海,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宽容蝌蚪一样,让温暖的夏夜充满嘹亮的蛙鸣。我们面前的世界不也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不也多一些宽慰吗?

⑨宽容,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1.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不被人重视,代之以人们之间的计较和苛刻。

B. 最高境界的宽容——无私付出和给予,可以化解误解、谩骂、忘恩负义,让人钦敬。

C. 无论面对什么事情,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宽容待人,只要对方开心,可以退让。

D. 宽容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十分重要,宽容体谅他人,能让自己的心里也多一些宽慰。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普鲁斯特能成为“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这是因为贝索勒宽容谦让。

B. 宽容需要以真诚的心去包容和给予,而不是去对付、斤斤计较甚至钩心斗角。

C. 第谷因为科普勒写过关于天体的小册子,觉得对自己有利才邀请他来布拉格。

D. 科普勒和第谷产生误会后,第谷因为觉得他有才华,亲自写信请回了科普勒。

3.文中列举普鲁斯特和第谷的事迹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注释)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③遇:对待。④权:权宜,变通。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晋文公与楚战城濮/上使外

B. 战阵之事,不厌伪/禽兽之变几何哉

C. 虽愈,后无复/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D. 城濮之战,咎犯之也/肉食者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雍 季 之 言 万 世 之 利 也 吾 岂 可 以 先 一 时 之 权 而 后 万 世 之 利 也 哉

3.晋文公“行赏,先雍季”,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傅说于版筑之间________

(2)人恒,然后能改________

(3)困于心,于虑,而后作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先经受艰苦的磨炼。

B.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文章的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晰。

D. 文章第二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